股票进化学
就像我们曾经说过的,一周的《纽约时报》就能够让我们获得比十八世纪的一个人一生所获得的更多的资讯。这听上去像是个好消息,但坏消息是,相比300年前的古人,我们的大脑几乎没有区别,我们并没有变得更聪明,能够在同一时间处理更多的资讯。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不堪资讯的重压而患上资讯焦虑症的原因所在。
这同时也反映在人们对待投资的态度上――要克服历经百万年仍未消除的“本能”,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亦非易事。
在投资还是消费的选择上,我曾给朋友出过一道选择题,手头有一笔不大不小的钱,你是会选择买基金还是买个新手机?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新手机,当然那是在股票市场还未疯狂的时候。事实上,对于消费的选择来自我们祖先的“本能”。在古代,我们祖先储蓄的“投资回报率”低得吓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储藏一堆肉并不能让他们度过“可能到来的难关”,其结果往往是烂掉,所以他们宁愿吃撑一点。这一遗留的“本能”,也促使我们更看重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有些投资者明明知道长线持有绩优股会有年均11%的稳定投资回报率,却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短线操作,追涨杀跌,结果亏进去大把的资金。
模仿别人的经验,也是人类生存下来的重要技能,当部落里一个人知道了河口有美味的大马哈鱼,很快所有人都会知道。然而在股票市场,当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去那个河口捕大马哈鱼时,等待你的很可能已经是涨潮时汹涌的河水和被冲走的危险。
在大起大落的股票市场中,除了有大量的资金,还有大量被释放的肾上腺素――我们的祖先往往要冒着死亡的危险来获取食物,维持生存,于是这一“本能”也被刻进了我们的身体中。在这个富足的年代,依然有人仅仅为了“肾上腺素释放带来的快感”而去从事一些高风险的行业――股票可算是其中之一。与其说是赚到的钱带来更多幸福感,倒不如说是通过股票赚钱这一行为本身带给我们快感,而多赚十万块能带来多少幸福感,实在是很难说,反倒是跌掉十万所带
股票进化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