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及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阳光直射与斜射的对比实验,观察并了解阳光的直射与斜射不同的效果。
三、教学难点:
四季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实验室,8个地球仪,在地球仪上中国位置贴上红色纸,分别在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8个方向围成一周,8个地球仪地轴倾斜于同一方向(北极星),中间置放白炽灯一盏。3米长的细线8根,另备强光手电筒一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四季的成因
一、情景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感觉到现在的气温怎样?
2、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四副图,学生说个季节的特点。
3、学生质疑、老师质疑。展示课题:春夏与秋冬。
二、新课探究
(一)太阳直射与斜射
1、讲述并质疑:地球表面的热主要来自于太阳。可为什么到了地球的温度就变了,而且变化还具有规律性。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低?什么时候的气温高?早晨、中午、傍晚时太阳照着我们,落在地上的影子有什么不同?气温有什么不同?
2、手电筒演示直射和斜射,引导学生观察直射和斜射时光束有什么不同。(直射时光线集中,照射面积小;斜射时光线不集中,照射面积大。)
3、课件图示分析。
(二)四季成因的分析
1、讲述:地球上温带地区的四季情况。
2、课件演示四季形成的原因。
3、小结:地球绕太阳运行过程中,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先由学生讲,再有老师归纳)
(三)模拟地球公转,四季成因。
1、带领学生进入模拟实验室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摆放的状态(重点观察地轴的方向),注意不要移动地球仪的位置和地轴的方向。
3、说明:中间的白炽灯表示太阳,8个地球仪表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到8个位置,地球仪上贴红纸的位置表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4、请8位同学将“中国”转向太阳,注意地轴方向不能改变。
5、打开白炽灯,看“太阳光”照射到“中国”时。阳光射入的角度。
6、用细线测量阳光照到地球上射入的角度。
7、比较8个位置上阳光照射到中国的角度的区别:地球运行到什么位置是阳光是直照的,地球运行到什么位置阳光是写照的?
8、分析小结四季的成因。
9、观察地球运行到8个不同位置时,阳光照射赤道的角度,比较阳光照射赤道时光线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和区别?观察地球运行到8个不同位置时,阳光照射到地球两极时,光线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和区别?
10、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
三、归纳总结
四季的成因: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对某一地区来说,每年夏季和冬季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也就形成了明显不同的温度。但是无论地球运行到什么位置,阳光始终是直射赤道地区的,因此地球赤道地区温度比较高,几乎没有温差的变化,此为地球上的热带地区。无论地球运行到什么位置。阳光总是斜照地球上的南北极,所以南北极温度较低,几乎也没有温差的变化,此为地球上的寒带地区。因此,地球赤道地区和南北极没有四季之分。
第二课时:四
5 春夏与秋冬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