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花未眠教案素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 9
情境导入。
(音乐《飘雪》响起)同学们,早上好!
这泓伊豆的温泉是天给的惩罚。怎么此刻什么也没留下?这是歌词。而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的末尾是这样写的:
A在黑暗中,少年的体温暖着我,我听任泪水向下流。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
B这就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笔触。有人把他称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而他的一生却又未免显得悲凉。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他一生漂泊无着,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以非凡的锐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于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然而,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之后,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的川端康成却未留下只字遗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川端康成的《花未眠》。
(一边发课文)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读过这篇文章,没读过是最好的,因为我希望在接下来的课堂时间里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们读完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和直接感受。
初次感知
现在,我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阅读这篇文章,同时,我要考考你们的记忆力,就是,挑一句你最喜欢的或者觉得最好的,印象最深刻的,把它背下来。三分钟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深入探讨
时间到,同学们应该都看完了吧?现在,我要请同学们起来把自己最爱的最有感觉的那一句话背出来,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要选这一句。(原则上让十一位同学都谈谈自己的看法。但鉴于课文是译著,语言难免晦涩,可视学生总体阅读速度延长阅读感悟时间,若延长,则可适当挑选学生回答)
实际应用
这是一篇说理散文,是从花未眠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关于审美的问题,具有启发性。
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举例:一是巧用他山之石,李迪、钱舜举、罗丹等,对自然美观察之仔细使他们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也让人从他们的艺术创作中领略到自然的美;二是结合自身经历,“我”的小狗与宗达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极为相像,对宗达的写实精神、细致观察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自己观察到的晚霞联想到长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画,说明与自然美相契合的艺术作品是可以提高人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是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有些人看到罢了。”冬天看岚山,人少,仔细观察,才真正感受到岚山的美。
郁达夫说现代散文特征之一就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确,日本川端康成的散文也体现了这样一种特征。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作者思考的问题确实是微不足道,但他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是不可思议的。

花未眠教案素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精品小课件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