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感知梅花的特点、品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衬托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来源: XXK]
重点 教学目的1、2
难点 教学目的3
课时:一课时
教法:诵读、点拨、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回忆学过的关于梅花的诗句,导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1、词的常识。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词按风格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前者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等;后者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等。词按长短大致可分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的字数在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2、正音。
卜算子 咏梅 悬崖
犹 俏 烂漫
三、疏通大意
四、诵读、点拨、赏析
1、请从原文找出能概括梅花特点的词句,表现了梅花的什么品格?
交流明确: “飞雪”“百丈冰”——凌寒独放——不畏严冬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俏不争春——谦逊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乐观谦虚——豁达无私
2、作者笔下的梅花形象如此生动鲜明,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讨论点拨: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 花 烂 漫 (笑) ——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其他:拟人、夸张。
卜算子 咏梅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