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咏梅
教材分析
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的小序里提到,这首词是反陆游《卜算子咏梅》的主旨来创作的,并且教材在原文后附上了陆游的原词,这就为比较阅读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契机。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理解词作的内容;
通过对比,知人论世,思考两首诗歌在内容上和思想感情表达上的异同
重点、难点
1、掌握对比的鉴赏技巧
2、把握诗人的感情得知人论世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导入
询问学生对梅花有何印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咏梅词,欣赏领袖笔下跟古代诗人笔下的梅花各自的神韵。
2、解题
卜算子 咏梅 词牌名与题目
解读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3、诵读
朗读体会“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要求学生各自字正腔圆地读。再齐读。
朗诵评价,从响亮、停顿、轻重出发进行评价,整体感知诗歌情感。
4、品味词句,体会诗情。找出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赏析(要有理有据)
如:概括梅花的形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这是( 特点 )的梅花 , 因为它( 诗中语言 ),并且具体阐述。
两首诗歌都很优秀,但同学们肯定各有喜好。将学生分为领袖组和爱国组,各自思考。然后点名回答,追问思考。
思考:再读这两首词的上片你有没有发现两位作者笔下的梅花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毛诗:梅花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陆诗:梅花寂寞忧愁,孤独凄苦。
5、两位诗人借梅花各自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研究两首词在内容上和思想感情表达上的异同点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两位诗人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投影诗人生平资料,快速阅读了解。
请支持各自
卜算子 咏梅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