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docx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
第一阶段
智能机器人作品创新设计
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评选的目的是为了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鼓励机器人爱好者在机
器人开发和使用中自主创新,以创新为主题,设计制作各种新颖的机器人项目,实现机器人的机械、电子、气动、软件以及传感器等方面的扩展应用,从而推动机器人应用的不断发展。
. 创新设计选题
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第一步是选题,选题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题目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科学性、新颖性、展示性。
根据自身能力判断可行性。
. 创新设计途径
模仿: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智能机器人技术,模仿其结构和控制原理。在
过程中实践,在实践中应用。
改进:在参考原有功能和设计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智能系统,使之功能更全面,更高效。
发明创造:历史上没有的。
. 评选原则
可行性原则:所设计的机器人应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作品完成后还应充分考虑到其他人员在使用时是否能顺利启动,或者使其经过一定的努力也可以完成某一项功能或任务。鼓励设计者利用现有资源,整合费旧材料以最少的资本投入完成相关活动,显现出环保节能意识。
创新性原则:创新是技术活动的本质所在,在设计机器人作品时,师生应根据日常生
活经验,展开丰富、科学的联想,并积极附注于实践。创造新方法、新成果、新价值。
智能性原则:机器人创新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科技发明,其核心重在体现作品自身的智能化(如感知、规划、动作和协同等能力) 。设计好的机器人创新作品可按照周围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动力装置进行信息的获取和输出,并能按照预设的程序指令决定
自己的行动,要有一定的自主能力。这也正是机器人创新设计的魅力所在。
趣味性原则:设计者应该结合自己年龄特点和任务过程及完成情况,使作品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参与者和观赏者都能对该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给予足够的关注。
可发展性原则:一个好的创新作品应该是有生长点的。选手可以在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后,继续完善其作品,使之得到更好的性能。反之,一次成型一步到位的作品往往是缺少生
命力的,不具备可挖掘的潜力。学生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也会因此而搁浅。例如:会弹琴的机
器人,在设计之初,作者预想的结果仅仅是让设计好的机械手臂在标准的电子琴键上按照程
序指令演奏一两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随着设计者年龄的增长以及思维能力、技术水平的
提高,作品被重新定位于:键盘指法教学机器人。它的功能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演奏,而是能帮助在指法学习有困难的人快速、直观的掌握键盘指法的切换。成为集教学、娱乐于一身的智能机器人作品。
. 评审要求
参加活动的机器人推荐使用紫光教育机器人产品等作为大赛器材,也可以改造或自制。各参加队机器人在指定的场地、规定时间内进行比赛,由专家以创新动作的难度、完成任务的准确程度及参加者现场答辩情况来综合评分。
参评机器人创新设计按照参评选手的年龄分组,即按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分别进行展示评比。
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展示场地长 3m、宽 2m。如需道具,请参评队自备,道具不可超出长 2m×宽 ,且安装拆卸方便。
参评智能
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