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减”到“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社会上喊了这么多年的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现在终于在国家层面推出一个“双减”政策,而把教改推向了高潮。但是这一政策并不能把家长们对教育的焦虑减少分毫。私下里教育内卷的暗流还是汹涌澎湃。因为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可:教育关乎孩子的未来。说到“未来”其实有一个提法被大家越来越淡忘了,那就是:孩子是我们“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套用一个文雅的说法,我们只注重眼前的苟且,却忘记了诗和远方。
其实“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她有鲜明的内涵,就像歌里唱的: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 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 不怕敌人/顽强学习 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这是对我们精神面貌,意志品质的要求,却没有说明要做什么工作。因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社会的需要,都是为人民服务,只要你有高尚的情操就行。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心里有一万头羊驼在奔跑,说得轻巧,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的,对孩子怀有美好的希望,非常可以理解。但古今中外所有的专家、学者、各界名人,出于所谓的“政治正确”,都回避了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一个人的成长中,教育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或者换一个说法,能不能把一个孩子教育成你想要他成为的样子。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所有的专家都在鼓励家长们:只要好好教育,孩子的未来不可限量。而家长们大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一心理按摩。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管你的希望是什么,每一个孩子都在成长中自觉不自觉地奔向了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生。哪一个大教育家敢保证,随机挑选100个孩子,他能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把孩子们培养成
100个成功的政治家,或者工商界翘楚,或者科学家,或者无论什么行业,什么工作。大家觉得这个想法可笑吗,但我们大多数人是不是都在抱着巨大的希望,做着这看起来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好吧,现在我们应该回过头来,好好检讨一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先来明确一个哲学问题:“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1、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即事物的外部联系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2、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个哲学问题说白了就是:鸡蛋只能孵出小鸡。说详细点就是要孵化一个鸡蛋,只有成功失败两种可能,这取决于这个鸡蛋是不是一个健康的受精卵(内因),外界的氧气、温湿度等环境是否合适(外因)。当一切(内外因)都合适的时候,它也只能孵出小鸡,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而这个小鸡,无论你给它什么环境,它也只有夭折或长成健康及不健康的大鸡,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同理一个孩子在他生下来的时候,他的内因就已经完全具有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教育,他都在活成他自己,只不过过程或许很曲折。“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大众对人们命运的总结。但是这一总结太简单,不科学。回顾古今中外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一个人从小孩长到最后能成为什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帝王之家也可能出来阶下囚,山沟里也能飞出金凤凰。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这并不能说明,失败的帝王
之家舍不得教育,或者山沟里能为教育下得起多大的本钱。人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是我们的科学不够发达,研究不够透彻。不过这并不妨碍
从“双减”到“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