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抗洪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课堂教学设计
站前小学 2010年9月
姓 名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用抓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方法理解文章,能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法及学法
引导法、探究体验法。
教 具
多媒体教具(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出示孔子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播放孔子图片。
同学们请看大屏,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你还知道孔子哪些名言?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孔子拜师》读课题,再读一遍。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学生齐读
学生汇报
指名回答:孔子向老子拜师的事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什么叫渊博?师提示: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陆续反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老师抓住重点词板书。
板书: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难读,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再读一读。为什么把“终于”或“上千里”读得那么强调?
2、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比瑞安到上海还要远,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
孔子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