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讲解.doc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讲解
一、 审题技巧
审题是做题的关键。审题通常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审中心词 即“答什么(what)” 这一步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做到,但一定要记住做到“准”和 “全”。非选择题别忘了审答题方式。
第二步:审主体即“答什么(who)的什么(what)” 这一步最为同学们所忽视,但命题人经常在此设 置"陷阱
例1: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是
A控制北洋军阀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的妥协
本题的中心词是原因,审题时不会出现问题,但是答什么的原因呢?是袁世凯重新掌握
清政府实权的原因,而不是他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因此B和D不能入选。 (100个学生中只有16人作对),得分率相当低,就是因为主体的审定有误。
第三步:审限制词 即“怎样答(how)” 近几年高考题的限制条件都比较多,有时间限制词、空间限制 词、角度限制词、频率限制词等等。这是加强能力考查力度的表现之一。这些限制条件,虽然不是试题的 主干,但对答案重点的确定、内容要点的取舍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考生的答题思路中,它们起着路标 作用。
以上审题方法既可用于选择题,也可用于非选择题。下面结合文科综合考试中的题型谈一谈答题技巧。
二、 选择题技巧
在文科综合考试中,选择题的审题除了做到以上三步之外,别忘了还要审题头,即一组题目之前的中心语 句或材料。这一句话或材料不仅在考试中起到了转换脑筋的作用,而且有时还是选择答案的依据。
例2: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回答:
秦王嬴政读韩非子著作,感叹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嬴政发此感叹的最主要原 因是
A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C韩非子认为今胜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
此题的四个选项均为韩非子的观点,直接判断对同学们说有些困难,但如果结合题头来看,则非常容易选 择。
选择题根据不同的分法,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就同学们错误率比较高的组合选择 题、材料选择题、最佳选择题、判断式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 组合选择题
解答时可采用①排除法②肯定法③列式法(共有的选项不予考虑)
例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 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本小题首先可以通过排除法排除④,因为西汉以后,如道家学说依然还有一定的地位(举例法),答案在C、 D中选择,在C和D中,共有的是①③,缩小思考范围(列式法)后,重点判断②,可以肯定,答案选D。
(2) 材料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目中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
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答材料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目的关系,找出符合 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讲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