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牧专动物医药系
中兽医教研室
大纲要求
【教学目的】
掌握犬猫病发病特点。
掌握犬猫病的发病规律。
掌握犬猫病不同类型的病证采用的辨证理论和所采用的治则治法。
【教学内容】
常用辩证理论的使用。
疾病的病因与病机的分析。
主证与治则治法的关系。
几种常见病的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剂及其加减变化。
犬瘟热
犬细小病毒
犬破伤风
犬钩端螺旋体病
猫瘟热
犬瘟热
犬瘟热是肉食兽(尤其是3~6月龄犬)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临证以发热,严重的脾、肺功能障碍为特征。凡是养犬的地方(特别是城市或犬比较集中的地方)均有本病发生。
犬瘟热
[病因病机] 主要由于健犬与病犬或带毒犬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空气或食物,病毒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体内,只要健犬正气虚弱便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病,正气更加衰弱,进一步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近年来已经明确,除了继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星形诺卡氏菌等细菌感染外,还经常与犬传染性肝炎混合感染。病初首先引起发热,进而损害脾肺,最后毒人营血而危及全身。
犬瘟热
[主证] 潜伏期为2~3个星期。病初体温升高达4012以上,精神沉郁,被毛粗刚,少食纳呆,喜冷饮,鼻镜干燥,流涕,常为黏脓性,口流黏涎,眼角附有多量黄色脓性眼眵。口色红,脉数。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或以肺热喘咳为主,或以呕痢为主。前者呈现咳嗽,呼吸促迫,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厉,有湿性罗音;废食,粪干,尿少,无力。消瘦;舌色绛,脉细数。后者出现频频呕吐,吐物多为黏涎,不能进食;腹部有压痛,排恶臭暗红色血便。病至末期,由于毒人营血,肝风内动,呈现肌肉阵发性痉挛,共济失调,惊厥,昏迷,有的后肢麻痹。一般出现惊厥症状后不久即死亡。
犬瘟热
[治疗]及时采用中西结合疗法,可使部分病犬康复。
(1)抗血清5~20毫升,皮下或肌肉一次注射,隔日再用一次。
(2)~,~,注射用水1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3~5天。(氨苄青霉素用前必须做皮试)。
(3)金银花、连翅、甘草各9g。黄芩、葛根各6g,山楂、山药各12g。水煎候温灌服。
(4)呈现肺热咳喘时,可配合中药二母丹地散:知母、贝母、丹皮、生地、桔梗、半夏、白术各30g,龙胆草、茵陈、陈皮、白芍、当归、甘草各20g。水煎分2次灌服。呈现肝风内动症状时,多数预后不良,难以救治。
(5)根据临床症状采取强心,补液等对症处理。
返回
犬细小病毒病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呈现出血性肠炎(血痢)和非化脓性心肌炎症状。多发于3~6个月龄幼犬,常常同窝暴发。
犬细小病毒病
[病因病机] 染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病犬与健犬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传染。染病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及唾液中均含有多量病毒,并不断向外排毒。仔犬断奶前后正气不足,脾胃虚弱,若与病犬直接接触或食入被污染的饲料,病毒便可乘虚而入,伤及脾胃,特别是小肠下段郁而化热,侵淫营血,迫血妄行,呈现出血性肠炎症状;伤及心肺,肺失宣发肃降,心肌受损,扰乱心神,呈现心肌炎症状。
犬细小病毒病
[主证]
(1)出血性肠炎型:各种年龄的犬均可发生,但以3~4个月龄的断乳犬更为多发。患犬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1℃,也有体温始终不高者。神倦喜卧,频频呕吐,不食,不久发生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先呈黄色或灰黄色,被覆有多量黏液及伪膜,而后粪便呈番茄汁样,带有血液,甚至频排血便,腥臭难闻。小便短黄,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明显下降。口干、发出臭味,舌色鲜红或绛,舌苔黄腻,脉滑数或细数。
(2)心肌炎型:多见于4~6周龄的幼犬。突然起病,呼吸因难,脉快弱,个别病犬表现呕吐。常离群呆立,可视黏膜苍白,口色淡。常因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04 犬猫病的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