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
《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诗经》及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熟读《关雎》,把握诗歌内在情韵。
教学重点
1、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知识,初步了解《诗经》的写作特色。
2、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句在诗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关雎》的情节与主题。
导入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歌曲,准确的来说,是一起来学一下这首歌的歌词,我们不妨先来听一听。(播放音乐)有谁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来源于哪里吗?
生:来源于《诗经》。
新授
1、展示ppt1
2、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预习所得。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哪些内容了?
生1:预习什么是《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生2:预习了《诗经》的分类。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教师PPT补充。
生3:预习了《诗经》的表现方法。“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教师PPT补充“赋”
生4:《诗经》采用的形式,即重章叠句。学生举例说明。
生5:重点字词解释,字音字形等方面。
师:以上几名同学预习的内
关雎2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