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言华智仁波切造颂索达吉堪布译 1、切莫遗忘有三种:莫忘恩重善知识, 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 2、恒需忆念有三种:恒念传戒之上师, 恒念示道之佛法,恒念律仪与誓言。 3、恒时应具有三种:身体恒时应有心, 床第恒时应有身,心中恒时应放松。 4、急须忘掉有三种:急须忘掉生贪友, 急须忘掉生嗔敌,急须忘掉痴睡眠。 5、恒需谨慎有三种:众中出言应谨慎, 独处行为应谨慎,平常观心应谨慎。 6、恒需隐秘有三种:隐秘自己之功德, 隐秘他人之过失,隐秘未来之计划。 7、不可宣说有三种:不宣偶尔出离心, 不宣自己狡诈行,不宣自己之善行。 8、不可去处有三种:怨仇争处不可去, 众人聚处不可去,玩乐之处不可去。 9、不宜宣说有三种:无信者前不说法, 未问不说自经历,不说不符实际语。 10、不该之事有三种:友前不该有喜怒, 承诺不该有变动,行事不该有表里。 11、莫作之事有三种: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于谁亦莫作轻慢。 12、不应之事有三种:不于富人施财物, 不于狡者起信心,于谁亦莫说密语。 13、不应观察有三种:不应观察美女身, 不应观察友之事,不应观察己功德。 14、随顺之事有三种:语言随顺于亲友, 衣饰随顺于当地,自心相应于佛法。 15、不应听闻有三种:不闻他人赞己德, 不闻喜新者之语,不闻愚者之教诲。 16、不能希求有三种:不求富人之财物, 不求高贵之地位,不求华丽之衣饰。 17、不能诽谤有三种:不谤众望所归者, 不谤他人买卖物,不谤慈我善知识。 18、不能赞叹有三种:不赞众夫所指者, 不赞自大愚昧者,不赞幼稚之孩童。 19、不赞不谤有三种:不赞不谤自亲属, 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 20、如此窍决尚众多,总之时时刻刻中, 自观自己极为要,世出世法亦归此。如是略说之教言,无垢智慧瑜伽士, 为调自心而宣说,此乃极深当修持。自我教言略解索达吉堪布讲解一、释题:这篇《自我教言》是华智仁波切写给自己的教诫。世人尚有自我批评、自我监督等来观察自己的过失以完美自己,出世间的修行人更应如此。但佛法好象在有些人手里却变成了单纯调伏他人的工具,这是不应理的。己尚未调伏,何以化他。所以我们应象华智仁波切一样时时处处向内观察自己的身语意三门。二、造颂者:华智仁波切是《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作者,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也是寂天菩萨的化身,他的传记很丰富。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有一次他以乞丐的形象去炉霍的多芒寺,看到了很多的苦行者,他赞叹说:“真正的教法和证法在这个寺院里还存在!太让人高兴了。”晚上,他到一个叫赤诚达吉的喇嘛屋里说: “我能不能在您这里过夜? ”赤诚达吉看他很寒苦,就收留了他,赤诚达吉问他:“你知不知道华智仁波切? ”“只是听说过。”“我很想拜见华智仁波切,特别敬佩他,一看他的书就很生信心,已经去石渠他的寺院里两次了,但都没见到。你看过《大圆满前行》吗? ”“只是听说过,但没看过。”“那你就看看这个法本,确实太好了,你以后最好能好好照此修持。”“我不太懂,您能不能给我讲一遍? ”“可以,大概的意思我讲得来。”于是,赤诚达吉就讲了前面的一部分。第二天早上,华智仁波切起床较晚,赤诚达吉说: “作为一个出家人,你怎能睡懒觉呢?应该早一点起床才是。”后来,赤诚达吉听说华智仁波切去了道孚的玉科地区弘法,就特意赶去拜见。华智仁波切看见他时,说: “我的上师来了,他是一个很好的喇嘛。”边说边恭敬地下了法座,赤诚达吉这时才明白那天晚上的乞丐是谁,很难为情地哭了。华智仁波切在果罗、玉树等很多地方都以乞丐的形象显现,度化宏法。不管他的什么教言,都有不可思议的吸引力。康区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讲出好些关于他的故事。三、释论: 1、切莫遗忘有三种:莫忘恩重善知识, 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时时刻刻中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的有三种:一是“莫忘恩重善知识”。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凡是对自己灌顶、传讲显密教法乃至得一句佛语的上师,都是恩重如山,恩深似海。《大圆满前行》中有说: “善知识的恩德比佛的恩德还大。”因若上师未开示,我们凡夫不会懂得教理。二是“莫忘大慈大悲佛”,佛陀对每一个众生都具有无比的慈悲心,《楞严经》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如果佛陀没有出世转法轮, 那不知我们还将轮回到何时?大家最好能每天按《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修一遍,称诵圣号及心咒。依凭这个殊胜仪轨可以极大地增上我们对佛陀的虔敬之心。外出时也不能离开自己常供的佛像,尽量地供养。供佛所感功德很大,象历史上阿育王以因地捧沙供佛之小小因,报以来世帝王之果。所以,作为一个佛教徒切莫忘记慈悲的佛陀。三是“莫忘正念与正知”。作一个佛弟子,必须有正知正念,所谓正念即经常忆念修持善法——我不同于世间人,我的身要行持佛法,我的口要宣讲佛法,我的意要如理而作,我要把分别念转为不念有漏之法而念三
自我教言(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