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诵读教学法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意蕴,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重的哲理意蕴。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想一个问题,你是否在农村有生活的经历?如果有的话,请你谈一谈农村带给你的感受,用几个词语形容。
生:农村的空气清新,生活安静舒适。
师:说的特别好,有没有人补充呢?
生:风景优美,生活清静悠闲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著名的描写农村生活的优美诗歌《游山西村》。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了解作者,正确熟练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内容。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的哲理意蕴。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二、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宜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游山西村》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镜湖的三山乡。“山西村”即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录音 ,学生听读并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要求:(1)听朗读,并请跟读
(2)用“/”画出句子间的停顿
2、学生品读课文,读出语气
要求:(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出语气语调
(2)分组练习朗读,然后全班展示朗读
朗读要求:语速,语气,语调,停顿,抑扬顿挫
3、学生分组朗读,教师指导。
4、学生展示朗读,教师作点评
四、分组合作,疏通诗义。
1、 要求:(1)默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全诗内容
(2)将重点词句意思批注在句旁
(3)与同桌讨论疑难句,有疑问保留到班级讨论
学生分组翻译诗歌,教师来回指导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首联:“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教师板书: 首联 农家
游山西村1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