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抒发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书法艺术与古诗完美结合,引出题目。
师:在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幅优秀的书法作品。
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中国的古诗词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要把它好好的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揭示题目,解析题目。
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
2、用地图指导学生“山东”的文中意思。
3、老师范读古诗
4、师生共同解决字、词大关。
三、理解诗意,以“意”铺陈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指导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汇报。推选出进步最大的学生。
3、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翻译古诗。
4、师:老师纠正翻译,师生共同完成翻译。
5、交流前两句话表达作者的什么感情?后两句是真实发生的还是想象的?
四、拓展训练,感情升华。
1、情境带入:我们班有多少父母在外打工的同学?
你和父母好久未见,你想说些什么?
父母一直在身边的同学,你们相对父母说些什么?
2、带着对亲人的思念再次吟诵古诗。(配乐朗诵)
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
2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