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聊斋] 香港电视剧黄金 20年—香港制造与黄金时代的记忆一、 20 世纪 70 年代巨星篇 1 .郑少秋:侠之大者青衫磊落江湖行这是江湖的夕阳时代。大侠金庸已经金盆洗手, 归隐西湖, 在浙大另立门户, 寻找能传承他对中国历史心得的门生。曾经怪招叠出的浪子古龙, 也已骑鹤西去, 留下百余部或真或假的江湖秘籍与放浪形骸的一生任世人评说。梁羽生已老,浮华的时代已经承受不了忠义仁孝那么沉重的主题。温瑞安已去, 过多的杀戮麻木了我们的神经, 如血的残阳也会褪色。就连程小东、徐克这样曾以一曲笑傲江湖的后起之秀,也放下了江湖身份,改投高科技门下。江湖老矣。幸好,还有郑少秋,二十载来青衫翩然,行迹江湖。尽管我们已经不喜欢五十岁的他和妙龄少女谈情,不喜欢那些狗尾续貂的所谓武林传奇。但那张不老的面孔毕竟拯救着我们对江湖的一点记忆。于是, 见到郑少秋的时候, 我们仍忍不住要对这个唯一的大侠保留一点敬意。谁家子弟谁家院郑少秋出生于书香门第, 做大学教师的父亲自然将读书视为唯一的正途。不意这个从小调皮的儿子十六岁那年偷偷参加了电影公司的面试。那时侯, 戏子的地位如此之低, 父亲觉得这个一心要进演员培训班的儿子毫无上进之心。幸好有贤淑的母亲, 知道儿子绝非读书之料, 不仅帮他辩解, 还瞒着父亲给他培训学费。于是这个原名郑创世的男孩, 有机会发挥了他模仿的天性。当时的香港正流行粤语电影, 演员班尚未毕业, 他便考进一家小剧团演起话剧。尽管月薪只有五十元, 还得兼任搬道具的小工, 却丝毫不妨碍他对演戏的热情。三个月后, 小剧团倒闭。这个新露脸的小生, 尝尽失业和挨饿的滋味, 只好重回演员训练班。在这里, 他拍了第一部电影。这个在“南国”训练班算是颇受师长和同学器重的高材生, 等到新片开拍才发现自己要演的不过是一个跟着主角晃来晃去的大龙套而已,连一句对白也没有。就这样, 郑少秋在邵氏影城无声无息地待了一段时间。在一次偶然的话剧比赛之后, 一家小有名气的电影公司“坚城”老板对他大为赏识, 一口气和他签了五年合约。这时的香港正是粤语片大行其道,他赶上这个时机,获得了不少机会。只可惜,出演的多是粗制滥造的电影。粤语片的沒落, 也延迟了郑少秋的明星好梦。在他没戏拍的时候, 他开过纱厂, 卖过闪山云石, 也混在国语片里做临时演员, 还到歌厅和夜总会唱歌为生。就像江湖艺人一样, 他跑起了码头,四处唱歌。直到无线的《欢乐今霄》将他送上了银屏。无计悔多情在郑少秋的人生路上, 感情是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年少时候, 喜欢上的女孩, 因为嫌他穷离开了他。后来遇上演员班的同学,两个人一起排戏,这时候,他和她是唯一的主角, 那份入戏的心境让这份感情更为动人。可是结果还是分开。多年后, 他们有一次非常王家卫式的相遇。她带着自己的孩子,低声说: “我结婚了。”做了演员, 和剧团的同事恋爱。小家庭都有了, 却因他的小有名气而分离。和所有简单的女人一样, 她无法容忍他受到那么多女观众的包围。于是, 她希望他能离开演艺圈。郑少秋无法选择。她带着女儿黯然离去。然后是森森, 那个当年以纯情形象示人的女明星。她的母亲担心郑少秋会影响女儿的前程,极力反对。每次森森和母亲争吵,郑少秋都必须充当听众。直到森森托肥肥带信给他, 含泪断情。那时肥肥经常陪伴左右安慰他, 并由怜生爱, 还帮郑少秋积极争取出头机会,使郑逐渐在影视圈走红。两人在同居 9 年后正式结婚。这段在别人眼中极不相称的婚姻终于因为官晶华的出现而告终。 1984 年, 郑少秋在台湾拍电视剧《楚留香》时, 偶遇了当时只是小明星的官晶华, 两人开始交往。一时间, 负面新闻四起。他被迫离开香港, 做了台湾女婿。说起自己的感情, 他会叹息自己其实也常常陷入僵局。他是郑少秋,不是古龙笔下那个情场得意的浪子。输赢成败争由人算当年几乎是败走台湾的郑少秋大概没有想到,在台湾,他会有怎样的成功。这一切,归功于《楚留香》。 70 年代,他就开始拍摄古装剧。最红的时候,是演《书剑恩仇录》,一人分演三个角色, 不是每个演员都有这样的机会。后来, 他成为了古装剧的常客, 几乎演遍了金庸笔下的每一个英雄。古龙剧则是另外的一种感受。郑少秋透露, 《楚留香》一剧中,最引他入胜的地方,除了美女簇拥的快乐外,就属英雄肝胆相照的气魄,最让他动容。“在武侠小说世界里,公理正义全在那批武林豪杰的胸中。他们,自有一把评断是非对错的尺,为他们铲奸除恶。”他说, 那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年代。但是, 其实当人人欣羡的“大侠”, 绝非易事。他必须面临许多沈重的压力。戏里如此, 戏外更是这样。比方, 郑少秋谑称自己在拍武打戏时, 明明吊钢丝吊得惊心动魄, 表情仍得“泰然自若”, 在断崖峭壁上, 施展轻功绝技,以笑容安慰过招的美女,共渡难关。他不仅要使大家相信郑少秋就是楚留香的化身, 也要唬
影视聊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