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汉川市联片十一校交流学案 单元 一 节次 2节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制作人 廖美满、赵先艳 学校二河中学 审订人 学生姓名
二、自学导航:(出示多媒体)
1、走进作者(见知识链接)
2、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见知识链接)
三、读文自主预习,小组展示
(一)初读课文,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分读,最后全体同学
(二)圈点勾画生字词。
(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着手,以课后读读写写以及课文内注释为主)
这篇课文中我整理出如下重点字词:
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伫立( ) 萋萋( ) 涉足( ) 延绵( )( )
幽(jì)__ (yùn)__含 污(rǎn)___(kuài zhì)___ 人口
2、查一查,理解词义。
幽寂: 尴尬: 延绵:
3、填空。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国诗人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的艺术手 法。
4、给诗句选择适当的词语。
①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________(A.荡荡地 B.轻轻地)/把那些 碧翠的叶影儿,/________(A.纺织成 B.裁剪成)你裙裳。
②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__(A.站立B.伫立),/我向着一条路________ (A.极目 B.放眼)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5、朗读课文,感知本诗歌的主题。
修改标注
修改标注
修改标注
《诗两首》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
【学习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了关于象征的知识,并区别象征和比喻。
3、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重 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难 点】
对于象征的理解
【使用说明】
本篇课文是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特设计了两课时。第二课时主要
任务是学习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包括:了解作者作品;流利地,有感情地熟读、朗诵课文;梳理掌握生字词;了解、概括诗
《诗两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