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防护措施
1
编辑课件
一、高温定义
气温等于或高于35摄氏度称为高温,如果连续5天气温高于35摄氏度称之为持续高温。
高温作业是指: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设计计算温度2摄氏度的作业,或气温高于35摄氏度的室外露天作业 。
二、高温作业含义
2
编辑课件
三、高温作业分类
高温作业按气象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二)高温高湿作业
(三)夏天露天作业
3
编辑课件
四、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
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温的调节: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
4
编辑课件
四、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
3、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4、消化系统: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5
编辑课件
四、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三)
5、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6、泌尿系统:由于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
6
编辑课件
五、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高温作业持续时间:见下表,中间休息不得少于15min。
7
编辑课件
六、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一)
诊断原则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8
编辑课件
六、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二)
诊断及分级标准
轻症中暑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以上。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9
编辑课件
六、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三)
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10
编辑课件
高温作业防护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