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塞山教学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西塞山教学案.doc装
《西塞山怀古》教学案
编制人:刘瑞昌 赵军刚 黄红阁 马岩岩 吕桂华 审核: 领导签字:
2013-11-17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熟读诗歌,将重点的字音、字形、、词语勾画出来,再研读本学案。
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强调今天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诵读,体会《西塞山怀古》的语言风格,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明确学习重点:【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明确学习难点:【思维提升】
线
环节一:检查【预习案】,夯实基础。
预习案
了解作者。
认真诵读诗歌,利用好注释及工具书解决不熟悉的字词。
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情感。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走近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文学家、哲学家。805年,参加 “永贞革新”。因为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初贬 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 司马。同时被贬为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他被贬谪长达 22年,但却始终不屈。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 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他的诗,风格雄豪苍 劲,传诵之作极多。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寄寓深远,被奉为“咏 史大家”。
背景链接:
1、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溶率领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 而下,讨伐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
【自主学习指导】
了解作者,掌握相 关的文学常识。
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
溶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
(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2、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 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
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 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时代。
【自主梳理】
解释词语的意思
楼船:高大的战船。
王气:此即“帝王之气”,这里借指东吴的国运。
黯然:暗淡无光。 收:结束,消失。
降幡:表示投降的旗子。 枕:贴,靠。
寒流:指深秋的长江。
四海为家:四海成为一家,指全国统一。 故垒:过去修筑的堡
垒。
2、 用现代汉语解释诗句意思:
晋代王溶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理解诗歌内容
探究案
环节二:【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补充:解题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 军事要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我们熟悉的对南京的美称。六朝 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 都;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 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
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 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1、“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

西塞山教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蓝天
  • 文件大小91 KB
  • 时间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