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之知识框架
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1) 即景抒情
(2)借景抒情 (3)寓情于景(移情于景)
(4)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5)叙事抒情
(6)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借古抒情) (7)用典抒情
描写手法
(1)白描 (2)细描 (3)烘托 (4)渲染
(5)动静结合 (6)虚实结合 (7)点面结合
修辞手法
1、比喻 2、比拟 3、对比
4、借代 5、夸张 6、隐语(谐音)、双关
7、排比 8、互文 9、对偶
10、设问 11、反问 12、反复
13、列锦
其它手法
1、点染 2、象征 3、联想和想象 4、抑扬
5、衬托 6、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7、细节描写 8、对面落笔
行文结构
1、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2、曲笔入题,造成悬念
3、承上启下
4、伏笔照应
5、卒章显志
6、以景结情
7、画龙点睛
表达技巧例说
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及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及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卫风·伯兮》)
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例7:“上邪!我欲及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及君绝。
”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例9: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析】所写情景及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及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例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析】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间接抒情
(1) 即景抒情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事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诗人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2)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
诗歌表达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