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郑玄注中古今语考察
论文导读:东汉郑玄是一个经学大师。郑注中常提到"古今语";。③《周礼-春官-内史》:"以方出之。周礼,"三礼";郑玄注中古今语考察。
关键词:郑玄,周礼,仪礼,礼记,古今语
东汉郑玄是一个经学大师,他兼采今古文,遍注群经,名声卓著。郑玄注经尤多,而最精礼学。他注三《礼》,使三《礼》之学历千百年之久,其学术影响力绵延不绝,直至今日仍是人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礼学必读的重要典籍。郑注中常提到"古今语";,古今语是与古今字不同的概念,本文拟就《三礼》郑玄注中的古今语进行考察,以期厘清古今语与古今字的区别。
一、古今语和古今字的区别
1、所谓古今字,是指古时只有某一个字,后来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成另一个或几个字(多数以原来的古字为声旁),让原来的古字专表示另一个或几个概念。古今字既称之为"字";,就一定是指同一词语的古今用字不同。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是前后用字不同的现象,具有"先";、"后";之别。古今字概念虽然其表述冗长,但其表述实质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古今字就是分化字。例如:《礼记-曲礼下》:"予一人。";郑玄注:"余、予,古今字。";
2、古今语,是指在古时某一个时期表达某一事物名称用某个词语,到了另一个历史时期,用另外一个词语来表达,就是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词。例如"爨";,这个字,在周时期使用较为频繁,但后来就用灶这个词取代了,表达同一事物而古今使用不同的名称。可见,古今语跟文字的使用无关。
二、"三礼";郑玄注中的古今语
古今语表达的都是同一个事物的名称,但是语音上差别很大,各自都是不同的词语,有单音词古今语,有复音词古今语,这些不同的词语具有古今对应的关系,注释家就利用这种对应关系以今释古,帮助现代人理解古代的词语。
(1)爨、灶
《说文解字-爨部》:"爨,齐谓之炊爨。臼,象持甑;冂,为灶口,廾,推林内火。凡爨之属皆从爨。";《玉篇》:"爨,灶也";。论文写作,周礼。《说文•爨部》段注:"爨,灶也,齐谓炊爨者,齐人谓灶曰爨。";《集韵•桓韵》:"爨,灶也。论文写作,周礼。";《特牲礼》、《少牢礼》郑玄注皆曰:"爨,灶也。";此爨必于灶,故谓灶为爨。所以爨、灶是古今语。
①职外内饗之爨亨煮,辨膳羞之物。(《周礼-天官-亨人》)郑注:"爨,今之灶,主於其灶煮物。爨,七乱反。释曰:云爨,今之灶者,《周礼》、《仪礼》皆言爨,《论语》王孙贾云:宁媚於灶。《礼记-祭法》天子七祀之中亦言灶。若然,自孔子以后皆言灶,故郑云:爨,今之灶。";
②大羹湆在爨。(《仪礼-士昏礼》)郑注:"爨,火上。爨,主於其灶煑物。";
③及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周礼-夏官-挈壷氏》)郑注:"以火炊水。";
④鱼腊爨亚之。(《仪礼-士虞礼》)郑注:"爨,今之灶。";
⑤主妇视饎爨于西堂下,亨于门外东方,西面北上。羹饪,实鼎,陈于门外,如初。《特牲馈食礼》郑玄注:"炊黍稷曰饎。论文写作,周礼。爨,今之灶。";
⑥雍人摡鼎、匕、俎于雍爨,雍爨在门东南,北上。(《仪礼-少牢馈食礼》)郑注:"爨,今之灶。";
由上可见,"爨、灶";是同事物的名
“三礼”郑玄注中古今语考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