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药学抗感染免疫PPT教案.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会计学
1
药学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细菌感染致病的机理
机体的抗菌机制
机体抗细菌感染的特异性免疫
细菌逃逸机体免疫的途径
机体抗细菌免疫的负面效果
一些抗细菌的疫苗
一、细菌感染致病的机理
细菌引起疾病的机制很多,但总体说来是:
1)释放毒素
2)入侵体内繁殖,破坏宿主细胞的物理结构。
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的性质比较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活细菌(通常是G+菌)分泌或自溶后从胞浆释出
G-菌细胞壁
化学组成
蛋白质
脂多糖
致命性
强毒素
刺激IL1和TNF释放
稳定性
热敏感
热稳定
活性
特异性药理活性
促进细胞因子合成
抗原性
蛋白抗原,可被抗体中和
抗原差,难被中和
Formalin灭活
形成类毒素
无作用
产外毒素细菌的致病机理
有关名词:Cytotoxins, leukotoxins, neurotoxins, protoplasmic toxins.
Tetanus toxin (tetanospasmin)沿神经干扩散至脊神经节,阻断神经突触的抑制性信号传递,导致肌肉抽搐,强直。
食物被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污染后,细菌产生肉毒素(botulinum toxin)被肠道吸收,约8个肉毒素分子就可阻断一个神经元信号的传递,导致呼吸麻痹。
由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产生的毒素为一种磷脂酶,可引起溶血和组织破坏,有利于细菌进一步入侵。
炭疽毒素刺激巨噬细胞产生IL1和TNF导致全身性休克和死亡。
产内毒素细菌的致病机理
细菌侵入动物机体数分钟内即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这主要是细菌产生内毒素(LPS)直接作用于中性白细胞激活整合素(integrins),内皮细胞激活选择素(selectins),巨噬细胞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
LPS引起败血性休克(septic shock)
LPS
LBP(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
CD14-LPS

单核细胞细胞膜

前炎症细胞因子:IL1, IL6, IL12, TNF
活性氧和活性氮:O2-, H2O2, OH, NO
花生四稀酸(arachidonic acid):白细胞三稀(leukotrines)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ans)

动物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发热,酸中毒,低血压,组织乳酸增加,血浆氨茶碱类升高,DIC,肾、肝、肺损伤
Shwartzman reaction
皮内注射LPS
数小时后
静脉注射LPS
2-3小时内
第一次注射的部位出现严重的出血性坏死
原因:
第一次注射诱导产生IL12, IFN
地二次注射诱导产生大量的炎症性细胞因子
细菌侵入机体致病的机理
损伤血管,形成血栓和梗阻。
分泌对组织有破坏性的酶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分解结缔组织的透明质酸,打开细胞空隙,有助于微生物扩散。
溶纤维酶(fibrinolytic enzymes),胶原酶(collagenases),弹性蛋白酶(elastases),破坏结缔组织。
蛋白酶(protease):分解免疫球蛋白,补体。
凝固酶(coagolase):形成凝血,有利于细菌生长。
二、机体的抗菌机制
抗御微生物的三种方法:
种属不敏感性
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分子
特异性免疫反应
影响机体抗病力的主要因素
一些重要的化学物质
抗细菌的特异性免疫
热休克蛋白的作用

药学抗感染免疫PPT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02 MB
  • 时间2021-09-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