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生必背古诗五年级.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注词释义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山上,为东汉公孙述所筑。朝:早晨。辞:告别。江陵:今湖北江陵。还:返回。啼:叫。住:停息。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古诗今译早晨告别彩云间的白帝城, 到江陵的千里路一日即可回返。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响,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重山峦。名句赏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公元 759 年, 李白被流放夜郎( 今贵州桐梓), 经过十五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白帝城时。突然传来大赦的消息, 李白满怀对生活的憧憬乘船顺流而还, 写下这首诗, 抒发了重获自由的欢愉和喜悦之情。起句写得热情奔放,“彩云间”三字不仅写白帝城地势高峻,也赋予全诗一种爽朗明丽的色彩, 而一个“辞”字更写得传神, 表达了诗人一旦获得自由后的惊喜情态。第二句实写顺流东下的情景, 后两句为补叙之笔, 描写行程的经过, 特别通过经常使人感到哀婉悲凉的猿鸣反衬出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轻舟”的“轻”字,用得巧妙,是写实,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注词释义西林:即庐山乾明寺。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我国名山之一。横看:从正面看。识:知道。缘:由于,因为。古诗今译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 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相同。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深山中。名句赏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 1084 )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 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 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 侧看则峰峦起伏, 奇峰突起, 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 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 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 会有不同的印象, 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 只有远离庐山, 跳出庐山的遮蔽, 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作者背景张继( 生卒年不详), 唐代诗人, 字懿孙, 襄州( 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 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注词释义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古诗今译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秋天的夜晚, 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 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 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 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 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 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 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 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④前路无知己⑤,天下谁人⑥不识君⑦。诗词注释: ①董大: 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⑤知己:知心的朋友。⑥谁人:哪个人。⑦君:您。这里指董大。诗词译文: 一望无际的黄云搞得日光昏昏, 北风呼啸, 雁声凄凉, 大雪纷飞。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 高适(公元 702 年- 公元 765 年) ,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 tiáo) (今河北津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 气势奔放, 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 爱交游, 有游侠之风, 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 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

小学生必背古诗五年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