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 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 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 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 描述栩栩如生, 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 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 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学校附近有爬山虎, 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1) 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 (2) 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 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 在课内指导学生学( 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 通过实地观察, 学生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 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 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 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 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 、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 1、( 1 )实地观察爬山虎。( 2 )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教学准备: 1 、实地观察爬山虎。 2 、写观察日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 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 也是一种攀援植物, 可它不用搭架子, 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 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 ( 满墙的叶子) 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1) 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
爬山虎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