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高洁,君子卓然喜欢莲花是从徐志摩的< 沙扬娜拉> 开始: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女性的温柔多情, 楚楚动人, 纯洁幽雅跃然纸上;女性的盈盈含笑,妩媚婉约,端庄贤淑不言而喻。柔情百转的离别, 惊鸿一瞥的低头, 有了这一丝莲花般的娇羞而让人多了些心疼和怜爱。【江南】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荷花】清. 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爱莲说》宋·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 也叫荷花、芙蓉、芙蕖, 是江南水乡最常见的多年生草本花卉。莲花以其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 在中国文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被称为“花中的君子”。一部中国文学史, 与莲花有关的文学形式和文学作品很多,在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文学领域, 都有莲花的芳踪。在千古第一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中有这样的诗句“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诗人为了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要穿上用莲花做成的香气馥郁的衣服。在这里, 莲花这一形象, 不仅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修养, 而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以及《离骚》这首不朽杰作的浪漫主义特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这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极为清新优美的小诗。在这首小诗中,“莲”既指实物花卉莲花, 又是爱怜的“怜”谐音, 以鱼戏莲叶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 极其生动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乡的大背景中, 采莲的男女主人公摇着小舟, 自由地歌唱着纯洁美丽的爱情,该是一幅多么清新的图画! 代表着南朝乐府民歌最高成就的《西洲曲》,更是对莲花和采莲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 仰首望飞鸿……”这首诗中采莲的情形, 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江南水乡人民的生活, 而且写出了采莲女主人公对远行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明丽,意境悠远,情思缠绵。“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在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中, 采莲少女的美丽虽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因为她们的身影已与风光秀丽、如诗如画的荷塘、莲花融为一体了。从这自然浑成、耐人寻味的意境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吧。以“诚斋体”闻名南宋诗坛的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这首诗中, 诗人撷取了“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两个典型景物, 以通俗明快、流转圆活的风格, 写出了六月里
莲花高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