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开展赏识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开启后进生心灵的钥匙。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透过真情赏识,以真正的爱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对待后进生。从而掌握赏识艺术,营造赏识氛围,搭建被赏识的舞台,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发现肯定后进生的优点、长处。并且,教师要引导后进生自我赏识,为之创设群赏氛围,合力家长共同赏识,来鼓励他们不断地追求成功。实践证明以赏识教育为载体,是促进后进生体验成功和超越自我不断发展,提高的最佳途径。开展赏识教育,会让后进生在赏识中健康地成长,向明天的成功迈进。
关键词: 赏识教育 促进 后进生 心理健康
(一)课题的理性思考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是的,每个人都需要赏识,喜欢被赞美被肯定,由此生活而变得积极,学生更亦如此。尤其是后进生由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常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斥责。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自我评价降低,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都严重的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身心的发展。因此,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迫切需要被认同,被赏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赏识教育为载体帮助后进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学校进行研究实施的重要课题。这对于成长中的后进生来说是至关重要且不容忽视的。这个问题的实践对于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师通过赏识教育,要以尊重信任理解鼓励的原则来对待后进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以激励、表扬为手段,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并且教师还要协同学生群体及家长促进认同,增强后进生信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下面就结合教育实际工作做以浅谈。
(二)教育改革的实践
一、 透过教师真情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花蕾渴望阳光,嫩芽渴望雨露,学生心灵的成长更需要呵护。赏识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阳光、雨露。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多是依据他人的评价而来,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而后进生,他们得到的认同是微乎其微的。在他们心灵深处多么强烈的渴求被赏识,这是对爱的呼唤。由此教师要把对后进生的赏识作为一种教育心态,用充满爱的眼光去欣赏生命。透过真情赏识, 关爱后进生, 尊重差异,才是真正地赏识,才能让他们感到心灵的温暖,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1、 讲求赏识艺术,保护自尊。
作为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是门艺术,这门艺术要用心把握,用爱交融。其中贯穿爱具体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艺术,行为艺术,赏识的艺术。 讲求赏识的艺术要建立在保护他们自尊的基础上,后进生在人格上与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能面对失败,积极的对待自己,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不自卑。因此在他们失败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肯定性的言语和鼓励性的言语进行赏识。
激励性语言可使后进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愿望,让学生在尊重和信任中保护自尊
开展赏识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