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剪梅李清照表现手法
导语:李清照
风韵脱俗的东方女性美。具有张扬的个性、心系国家的忧虑之情。以下小编 为大家介绍一剪梅
李清照表现手法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剪梅李清照表现手法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 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 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
《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 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 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 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 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 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 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
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 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 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 它反映出初婚少
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这首词的上阕,是写词人在荷花凋零、竹席清凉的秋天里,因丈夫的离家, 只有一个人过着独居的日子。词的下阕,写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进一步把她对 丈夫的思念之情写得有声有色。
1、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 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 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 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 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
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
》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 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 “菡萏香销”, 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 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 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 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 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 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 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 “易安 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 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 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 这样一个荷残席冷、 万物萧疏的景象, 免不了触景生情, 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 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凡人受愁苦的
一剪梅李清照表现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