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韩天衡:中国篆刻院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王镛:中国书法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石开:篆刻家黄惇: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李刚田: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崔志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兴: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刘一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徐正濂: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公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朱培尔: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主任刘彦湖: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曾翔: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许雄志: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蔡树农: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报》记者杨中良: 《中国书画》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树: 《中国书画》杂志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朱天曙: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篆刻艺术与市场现状韩天衡: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篆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有很多印社,一直很活跃,篆刻创作与印学理论都硕果累累,出现了一批出色的中青年篆刻家。 2001 年的 APEC 会议我们以篆刻名印作为国礼赠送, 2008 年奥运会以“中国印”作为会标,这些都为古老的篆刻艺术走出国门、扩大认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市场的角度看,篆刻市场现在也很好,有很多收藏家热衷于收藏古玺印和名家篆刻。从历史上看, 北方的收藏家收藏秦汉古印的比较多, 江南的收藏家比较侧重明清流派印的收藏。这些收藏家大多数是从古董商、文物商店或其他渠道购买的, 像张鲁安先生就收藏了几千方印章, 后来大多捐给了西泠印社。印章的收藏, 往往是价格不菲, 晚清的时候一方《■都萃车马》烙马印就卖了六百两银子,这是很高的价钱。王镛:跟书画比起来,印章这个东西比较小,能引起藏家注意的几率就相对弱一些。秦汉的印章, 现在收藏的人也有, 但是没在面上展开, 不是有很多人去关注。古代的印章在现在也值不了多少钱。从整个篆刻市场来看不是太好。我觉得跟好多人接触的面窄有关系,某些人对篆刻用篆书不理解,另外有些人不懂印章词句的内容,如果收藏的人是外行的话,有时你刻了一个姓名印或者一句无关的词句, 他就觉得没意思了, 这都是一种误解。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 都没有把印章的艺术性放在收藏的主要位置; 另外对印章艺术性的理解, 也会比字画慢一些, 那么小的一个东西, 那么讲究, 那么细腻, 如果收藏者没点儿修养, 就看不出美在什么地方。我认为这些都是影响篆刻市场的一些方面。石开: 当代篆刻艺术市场, 一人一个价格, 不是很统一, 也没有规划, 都是由个人的能力和数量来决定的。李刚田: 比起书画来说, 篆刻确实有点像灰姑娘。成就一位篆刻家比成就一位书法家或画家更难。篆刻家首先必须是一位书法家, 篆刻家不但要有艺术家的气质与灵性, 而且要有学者的修养与学识; 不但要有熟练的技术手段, 而且要有深刻的艺术、学术思想; 篆刻家既是专家, 又是杂家; 篆刻艺术是独立的, 又需要许多学科和艺术门类支撑。正因为篆刻艺术这种种特殊性、复杂性, 以致使许多书画家对篆刻的理解也限于皮毛, 更谈不上社会人群对篆刻的认识。崔志强: 我认为当代篆刻市场始终就没起来过, 近十年相比过去稍好一点, 可
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