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文档.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本文,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
2、根据主人公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社会现实意义;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封建社会“功名富贵〞观念对纯洁士子的精神毒害,学习作品的挖苦手法,理解作者笔下匡超人的典型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主要是教读法和课上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成为“人上人〞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是中国古代很多读书人的愿望,正所谓“学而优那么仕〞。正因为这种古代科举选仕制度,使很多读书人人格出现的变异,为了自己的官路亨通而不惜泯灭良心改变自己。今天就让我们漫溯历史长河,与吴敬梓一起看看那时的读书人是如何变异的。
2、回忆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吴敬梓〔1701-1754〕,字______,号______,安徽省全椒县人,____小说家。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认识,最终使他彻底辞别科举仕途。中年后自称秦淮寓客,历时十余年时间,创作出惊世之作________。五十四岁客死扬州。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_______小说〔_____小说〕。全书共55回,实写清朝,背景却放在明朝,它以_______________为主要描写对象,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3、检查预习效果:
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匡超人发迹〔1〕潘三被抓〔2,3〕
骗妻回乡,停妻再娶〔4,5,6〕
回乡取结,厚葬妻子〔7〕
拒看潘三〔8〕路遇牛布衣〔9〕
4、请快速阅读课文第4-6段,8-9段,讨论如下问题:
讨论一课文节选局部的匡超人,已经由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
实用文档.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结果
对待家人的态度
不顾夫人肯否,执意送她去乡下
隐瞒婚史,与辛小姐再结夫妻
闻夫人之死,要母亲、兄长争名份
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
闻潘三入监,恕不探望
怕承当赏罚不明之虞
恬不知耻自夸
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
5、讨论二:课文节选局部,是如何运用挖苦手法来表现匡超人的性格特征的?〔用文中具体的句子说明〕
1〕不想教习考取,要回本省地方取结。匡超人没奈何,含着一包眼泪,只得别过了辛小姐,回浙江来。 匡超人听见了这些话,止不住落下几点泪来;便问:“后事是怎样办的?〞
细节描写、比照
2〕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 心理描写
匡超人听见这话,吓了一跳,思量要回他说已经娶过的,前日却说过不曾;但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碍;又转一念道:“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即便应允了
6、下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匡超人的性格特征。
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使他丑态百出,行为令人厌恶与不屑,他是一个虚伪
匡超人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