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是谁催着白居易买房
白居易,大诗人,他的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不管七八岁小孩还是二三十岁的青年男女,谁都能顺口背上几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小学课本里有。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是《暮江吟》,初中课本里有。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是《长恨歌》,高中课本里有。
可是有一首诗,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印过,知道它的朋友也决不会太多,它是这样写的: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
长羡蜗牛犹有居,未如硕鼠解藏身。
这首诗叫《卜居》,同样是白居易的大作。
诗题“卜居”,意思是找房。诗句里的“游宦”指做官,“京都”指长安,“二十春”就是二十年。白居易在这首诗里说,他在长安做官二十年,一直没有发财,连一套房子都没有买上,以至于羡慕起蜗牛和老鼠来了,因为蜗牛可以背着自己的房子,而老鼠则有老鼠洞可以安家。
白居易说自己做官二十年都没有买上房,略微有些夸张。
他是二十九岁考中的进士,三十二岁参加的工作,到了五十岁那年,才在长安买房。如果从考中进士算起,他“游宦京都”的时间不止“二十春”,至少“二十一春”。当然,唐朝惯例,考中进士并不等于进入官场,进士想做官,还得参加吏部主持的一年一度的公务员选拔考试,通过这场考试才能分配工作,如果通不过,那就只能另谋出路,要么给某个官员当师爷,要么回老家办私塾教孩子。白居易连续参加了两个年度的公务员考试,三十二岁那年才通过,被朝廷授予“校书郎
”一职,打这儿才算得上是“游宦”。从三十二岁开始“游宦”,到五十岁买上房,等于是“游宦京都十八春”。
游宦京都十八春,贫中无处可安贫,虽然没有买房,“无处安贫”,堂堂大诗人不可能露宿街头,总得有个窝不是?这十八年当中,白居易怎么给自己解决居住问题的呢?主要靠租房。
三十二岁,刚做“校书郎”的时候,白居易还没有结婚,孤身一人,光杆儿司令,在长安城东城根儿一个叫“常乐里”的小区,租住已故宰相关播家的住宅。《白香山集》卷26有篇《养竹记》:“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写的就是他在关播家租房的事情。关播家房子很多,院子很大,白居易只租了一个“东亭”,相当于现在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公寓里面租一个小单间。
三十五岁,白居易从长安下放到陕西盩厔当县尉,退掉了关家的房子,去盩厔住机关大院去了。一年后调回长安,升了官,做左拾遗兼翰林学士,薪水大涨,结了婚,带着爱人继续租房。那时候,他在“常乐里”租房,他的铁哥们儿元稹在“靖安里”租房,另一个大诗人李绅,就是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那位,在“新昌里”租房。仨小区离得很近,他们下了班经常聚在一块儿喝酒。
再后来,白居易有了孩子(是个女儿,名叫金銮子),“常乐里”的房子有些不够住了,白居易开始换房,在长安城另一个小区“昭国里”租了一所大房子。这时他已经升到了“京兆府户曹参军”的位置,主管首都财政,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身为财政局长,竟然还在租房,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古代并不鲜见。跟白居易同时代的翰林学士李药仙,做官做了四十五年,直到去世都没有买
【课外阅读】是谁催着白居易买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