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3、学与教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 反思过程这三个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5、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6、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7、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8、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9、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10、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一级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2、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13、评价/ 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心理学分为四个时期, 分别是初创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发展时期( 20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成熟时期(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完善时期( 20 世纪 80年代以后)。 2、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4、成熟时期,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5、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英文简称为 CAI 。 6、完善时期,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主动性研究、二是反思性研究、三是合作性研究、四是社会文化研究。 7、 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 11、 12~14 、 15 岁为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3、 14、 15~17 、 18 岁为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时期,这时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4、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5、“关键期”概念的提出者为奥利地生态学家劳伦兹。 6、2 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 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5 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1、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2、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前运算阶段( 2~7 岁) 【此时儿童处于单向思维,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 3、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4、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是维果斯基。第三节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1、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中和心理特征。 2、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分别是: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0~1. 5 岁, 此时重在培养信任感)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2~3 岁, 此时重在培养自主性)③主动感对内疚感( 4~5 岁,此时重在培养主动性) ④勤奋感对自卑感( 6~11 岁,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培养勤奋感)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18 岁, 初高中阶段, 此时重在培养自我同一性)。 3、同一性并不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5、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6、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7、生理自我在 3 岁左右基本成熟。 8、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2、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场独立(依靠自己)与场依存(依靠别人) ②沉思型( 思考问题较长, 正确率高) 与冲动型( 思考问题较短, 正确率低)③辐合型( 多个方法解决一个问题)与发散型(从一个点出发,想出多种解决方法)。 3、世界上

教育心理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