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章 生态自然观.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章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授课教师文法学院刘国建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即在主体的人与客体的自然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所建立的作用与被作用、依存与被依存、认识与被认识的多重关系。第一节自然人化观二、从自在自然到人化自然 1、自在自然亦称“纯自然”,就是原始发生着的自然界,是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它是独立于人类主体之外,未被纳入人的实践范围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发展着的原生的自然界。它相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纯粹是“自在的”,故称为“自在自然”。 2、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实际上就是进入了人的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它构成了人类文化或文明的一部分。以往的自然观都是对纯粹的、天然的自然界的看法。马克思所揭示的自然界是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是人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这种“人化的自然界”的思想,不仅超越了以往狭义的自然观念, 而且强调了人的参与,从而向人们呈现了一幅将人的力量也投于其中的更为现实的自然图景,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重大飞跃。“人化自然”这个属人的自然,既有人尚未改造但已经被认识、被理解了的自然,可以称它为“第一自然”即“天然自然”,又有已被人改造过的、打上了人的活动烙印的自然,可以称它为“第二自然”即“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低一个层次是人工控制的自然。就是用人控制的手段,把野生动物、植物或天然地貌保护起来,使之维持天然状态。第二个层次是人工培育的自然。例如,人工培育的动植物,转基因动植物等。第三个层次是人造自然物。即人类创建天然自然界中没有的事物, 包括人创造的人工自然物和人工自然体(建筑物、矿山、铁路、农田、牧场等),人改造了的自然环境(人造运河、人造森林、人造水库、人造天体等),以及人们克隆的各种动物、组织和器官等等 3、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联系与区别?“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在本质上是同一的。?第一,两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人们不是在“自在自然”之外来创造“人化自然”的,而是在“自在自然”中建造起“人化自然”的,是在“自在自然”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来体现和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第二, “人化自然”的任何一种新创造的形态或新产生的属性,无不由自然界本身的规定性转化而来。自然界的无限丰富的规定性,为“人化自然”的无限扩展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实践活动则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第三, “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后,自然的本性仍然潜藏于“人化自然”之中。因此,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和规律的“人化自然”,在总体上又必须服从“自在自然”所具有的本性和规律。?“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又是有区别的: ?第一,主体性。自然的人化,就是使得自然界日益打上人的意志的印记,从而日益从“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第二,对象性。“人化自然”就是同主体的人发生对象性关系作为客体而存在的那一部分自然,是与主体的人不可分割和依赖于人及其活动的;它表征了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的能动性的集中体现。?第三,社会性。也就是说,人化自然界具有社会属性,是带有社会性的自然。因为对自然反映和认识的主体是人,而人从来就是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三、现代科技工程造就了庞大的人工自然?现代科学技术工程,特别是能源技术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工程、空间技术工程、微电子技术工程、生物技术工程、材料技术工程等的兴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创造出一个相对独立的人造物世界,诸如人造元素、人造原子、人造天体、人工合成的新材料、人工智能以及人工克隆的各种动物、组织和器官等等。造就了一个庞大的“人工自然”。这表明人类影响“天然自然”的力量不断增长,人类作用于自然界的规模与深度也不断扩大,处处以“人工自然”取代“天然自然”。以致在今天的地球表面,纯粹的“天然自然”已经不多了,到处是“人工自然”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人工自然系统不断扩大,自然界的平衡不断被打破,从而出现日益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四、自然对人的异化——生态危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既是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又是自然对人的异化过程。亦即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自然界成为属人的自然,为人所需要和利用的自然;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活动结果却使自然摆脱人的控制,反过来成为祸害人、对抗人、奴役人的异己力量。这种异己力量的失控,就是生态危机。 1、生态危机的表现形式?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人口指数增长、自然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三个方面。

第三章 生态自然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