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边上的智慧
杯子装水,平平常常,却隐藏了智慧。古代最初的杯子用黏土做,边做得很厚,笨重而容积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改进,它的“体”——杯子本身(边)越来越薄,而杯子的“用”——装水的功能(简称“容”),越来越大,同样的杯子,可以装更多的水。我们看到,尽管杯子的边能装住水,但另一方面边也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这就要求恰当地调配边与容的份额,实现边少而容多。这对教育教学是有启发的。
教学的“体”就是教本身,教是为了使学生学起来,所以教学的“用”——功能,就是学生的学。这样,教学就像是一只杯子,杯子的边薄,装的水才多。也就是教少而学多。反
过来,教得多,就学得少。这不仅是时间的矛盾,更是因为“你都说了,还学什么”,堵塞了学习者亲身认识真理的道路,这就促使我们选择教少、学多的,或者是小教、大学的教学指导思想。
然而实际上我们却常常违背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我们的课堂,基本上是“教”的。也许我们会说,在课堂上,学生也做练习.而且作业很多,怎么能说学得不多呢?问题在于,成长的部分,都由教师包办了。留的作业,往往既不是外界知识发生的根本,又不是自身知识生长的关键,人类的发现和探寻,以及知识的发生的精妙之处,都给教方占住了,余下给学生的,是应用已取得的结果。
杯子边上的智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