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
第 3 页
中学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
教学要求
1.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根本的运动规律。
2. 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 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 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拟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 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内容点析
,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严格来讲,太阳是一个点光源,即太阳光是从一点发出的,但是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十分遥远,当太阳光到达地球外表时,光线几乎是平行的了。平行光照在不透明的球体外表上,有半个球面可以接受阳光照射,形成白昼,而阳光照射不到的半个球面那么为黑夜。图中的虚线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是与太阳光相垂直的大圆圈。
,缘于地球的自转(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的交替,但周期不是24小时)。直觉告诉人们,太阳的东升西落使地球有昼夜之分。其实,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在不停地自转。由于我们也在随着地球转动,因此并不感觉地球在运动,相反,看到太阳有东升西落的运动。教材中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人们看到的太阳的运动,反映的是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第 4 页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度来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本局部的活动内容中,设计了北京的畅畅与纽约的姨妈互致问候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畅畅白天要向姨妈道晚安。,纽约此时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昼半球。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转播在国外举行的各种国际体育比赛,就要考虑时间的差异。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角度是不变的,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需要了解回归线和极圈是如何确定的。
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角为6634,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界线是2326N,当太阳直射在这一纬度上,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返回向南移动。所以北纬2326这条纬线,被称为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正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至2326 S这条纬线,这条纬线被称为南回归线。当太阳向北再次直射在赤道时,就是春分日(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如此往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第 4 页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在南纬6634以南和北纬6634以北的地区,会出现一天中太阳不升(极夜)或不落(极昼)的现象,所以,把这两条纬线分别称为南极圈和北极圈。可见,赤道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是由天文原因形成的。
。这幅图说明了两个大问题。第一,地球公转的根本情况,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
中学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