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00 ---102页的例 1、例 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 1克和 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 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 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 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 1克和 1千克的 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上个星期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放学以后去超市逛一逛,收集一些有关物品重量的信息。”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同学们收集的情况吧。
(点击“任务记录”)
点开谁,就请你来说说这样物品的重量信息。
板书: 500克、 lkg ……
教师:这些500克、 lkg ……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对,表示的是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 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课件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请看,我也收集了一些物品,你知道它们分别有多重吗?这几样物品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教师:都是以“克”作单位的物品。今天呀,同学们也带了不少以克作单位的物品,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带来的各种物品,分别放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掂在手里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学生边掂边说感受。
教师:对, 它们都很轻。生活中还有许多以克作单位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也可以用符号 “ g ”表示。 教师板书:克( g ) 。
好了,下面我数3个数,请同学们将这些物品收回到板凳下面,然后坐端正,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动作最迅速。
教师:那究竟1克有多重呢?
教师:一枚 2分硬币约重1克。
板书:一枚 2分硬币重 1克。
(2)掂一掂,感知 1克。
教师: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 2分硬币, 先放在手中掂一掂, 再闭上眼睛静静 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记住1克的重量了吗?那我就要考考你们咯!
(3)找一找,巩固 1克的质量观念。
请从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黄豆。
教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你是怎么知道它重 1克的?
教师:那究竟多少粒黄豆重 1克?
教师:对,我们就要来称一称。为了准确方便地测量物品有多重,人们发明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就是用来称比较轻的物品。
教师(出示天平) :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 右盘放砝码。
教师(出示砝码) :瞧,这些就是砝码。 (举起 1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 1克。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 1 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 :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 O ”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教师:下面我就来利用天平称看看究竟多少粒黄豆重1克。
学生操作。
教师:瞧, 7粒黄
6.克和千克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