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构建城市水系生态安全格局初探——以厦门市后溪为例王宁黄友谊陈伟伟【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水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厦门市后溪流域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实践, 以水污染防治规划为主,同时进行河道水生态修复改造规划,包括防枯、水动力和清淤规划,初步探讨构建后溪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措施,以期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借鉴。【关键词】城市水系;生态安全;综合整治;厦门市 ,孕育人和城市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自古以来, 因水体区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最适合人们生活和发展的场所,所以一般都成为城市发展的起源地[1]。因此,作为人类集中居住地的城市,水系不仅是关系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而且关系到城市生存,影响着城市发展。水已成为城市功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类聚居的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水系发挥着重要作用[2]。吴良镛[3]曾提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和大破坏的时代”。在人类傍水而居的同时也频繁干扰着这一地区。近年来,受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水环境正持续遭受着各种破坏,城市水系生态安全更是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4]。仇保兴[5]认为我国城市水环境存在城市水污染相当严重、城市水污染治理仍然滞后、城市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等九大问题,这些都是构建我国城市水环境所必需面对的问题。后溪是厦门市第二大河流,,,发源于戴云山脉与博平岭山脉交界的老寮仓山西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经集美区大部,经后溪水闸后汇入杏林湾。后溪总体治理水平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水环境恶化严重,水生态安全问题较突出,主要干流苎溪和碧溪人为干扰严重,生态退化显著,生物多样性缺失,与规划的沿岸农业生态观光区、旅游度假区、滨水生活区、行政办公和文化娱乐区等定位极不协调。为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借鉴国内外城市水系治理经验[6],立 2 足于整个区域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构建后溪流域水生态安全①具有重要意义。 —坂头水库水质表观清澈,苎溪段近坂头水库段水流很小,水质较混浊;碧溪段水面较宽,水质较混浊;许溪干流段水质混浊;许溪上游段水质表观较好,尤其是上游山涧水质清澈。据调查统计,后溪流域共计分布有93个排污口和33个汇流口,排污口主要为未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口。除石兜—坂头水库水质为地表水III类、苎溪上游段为地表水IV类、许溪上游段为地表水III~V类外,其余区段水质均为劣V类;除许溪上游和苎溪上游段外,其余各区段现状水质均已不能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6][7]。各评价因子中,COD Mn均可达到水质功能目标要求, NH 3-N、TN、TP有不同程度超标,尤其是NH 3-N超标较严重,最大超标点已经超过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5倍以上。后溪流域主要表现为N、P污染。 、治理现状的综合调查,后溪流域现状主要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田面源和工业污染等。按入河量统计计算流域各类污染负荷,后溪流域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入河总污染负荷约为:、NH 3-、、。现状污染负荷中各行业所占比例见图1,生活污染加上农业污染已占后溪流域全部污染负荷的90%以上。 3 图1 现状污染负荷中各行业所占比例 ,生态环境受人为影响十分深刻,表现在:自然植被的面积甚小,农业植被的面积较大;自然植被的次生性强,现有的林地全部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林相参差不齐,林内结构简单,林种单一;受地理条件及人为活动的干扰影响,区域典型生态系统主要由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等组成。据调查, 河岸带共识别植物34种,其中水生15种,湿生11种,人工作物8种。河道护岸结构可分为3类:自然护岸(土质及块石)、生态型护岸及硬质护岸。其中, 自然护岸(土质、块石)主要分布在许溪上游及其支流;生态型护岸主要分布在许溪中上游; 硬质护岸主要分布在苎溪、碧溪段。流域底泥淤积及污染相对较少,底泥淤积较为严重的河段为许溪段,其余河段污染及淤积相对较少。 4 。在流域实行严格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和饮用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河道防洪防枯的水利功能和水清水美的生态功能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厦门市和集美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与生态敏感区。发挥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厦门市和
【工程防灾规划论文】042构建城市水系生态安全格局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