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二)”
浙江省新昌中学 吴仓丽
一、教学理念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科素养为核心、课程内容少而精、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要达成这样的课程目标,就要高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历。
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①生命观念、②理性思维、③科学探究和④社会责任。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一般分三课时,此设计针对第二课时——“活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细胞的有丝分裂、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生殖种类基础上进行的。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节课主要通过模型的制作来加深对减数分裂本质的理解。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另外,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这有利于模型制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目标
“活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时,运用建立模型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认同事物都是处于一定的时空关系中的事实。(素养②,素养①)
。(素养①)
。(素养②)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用模型模拟减数分裂,理解减数分裂的实质;
概述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减数分裂的实质。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问题导学法、模型构建、讲授法、自主学习法、集体讨论法,小组合作贯穿始终。
七、教学准备
对象
内容
教师
,如学生学习任务单,小组活动展示板和笔等
学生
、复习
八、教学形式及流程
教学形式: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学,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形式,课堂变成学堂,教师设计学生活动,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分工合作,交流探讨,学生主体得以充分发挥,体验学习,分享成功。
教学流程:
九、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预设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2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
回忆减数分裂的过程并说出主要的特征。
复习导入,提出本节课的目标。
任务一
2分钟
第一节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