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DIC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概念
病因和发病机制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分期及分型
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防治原则
第1页/共72页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DIC概念: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 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 凝血酶增加,引起血管内微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同时又因微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或继发纤溶亢进(低凝状态),使机体止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病理过程.
高凝→低凝→功能障碍
第2页/共72页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概念
病因和发病机制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分期及分型
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防治原则
第3页/共72页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DIC的病因
一、感染性疾病
革兰阴性菌极高,如胆道感染、败血症等,此外革兰阳性菌、立克次体、原虫病等
二、恶性肿瘤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常见,其他胰腺癌、肺癌等
四、创伤及手术
大面积组织损伤如挤压综合症、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等
三、产科疾病
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宫内死胎、妊娠毒血症等
五、其他
毒蛇咬伤、严重冻伤、溺水、电击伤等
第4页/共72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DIC的本质是什么?
凝血功能失常
血液凝固性先升高
----表现为微血栓形成
再转变为血液凝固性降低
----表现为出血
第5页/共72页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抗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凝血系统
抗凝
凝血
纤溶
血管结构和功能
血细胞
DIC机制
第6页/共72页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凝血系统
内源性凝血系统
(Ⅻ因子激活开始)
外源性凝血系统
(组织因子激活开始)
DIC机制
第8页/共72页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形成
纤维蛋白形成
凝血酶原Ⅱ凝血酶Ⅱa
纤维蛋白原Ⅰ 纤维蛋白Ⅰa
ⅩⅩa
(Ⅴa+Ca2+ +PL)
Ⅲ
Ⅴ、Ⅶ、Ca2+
内源性
凝血
系统
外源性
凝血系统
(主要作用)
DIC机制
Ⅻ Ⅻa Ⅻf
胶原
酶
Ⅺ、Ⅸ、Ⅷ
Ⅻ Ⅻa Ⅻf
胶原
酶
凝血系统
血液凝固过程
第9页/共72页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五分。
DIC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