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大圩乡“农家乐”何去何从
姜健/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中学 **********
一、“农家乐”发展的地理背景
大圩乡地处合肥市东南,距市约12公里,为合肥市远郊。该地东临南淝河,南滨巢湖,,人口近3万.该处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民风纯朴,为典型的农业区,素有“鱼米之乡”、“合肥粮仓”之美誉。
大圩乡圩区本是水稻、油菜种植区,前几年在局部区域,农民开始种植葡萄、花卉、蔬菜等适宜合肥市场的农产品。特别是葡萄在新民村当时就有几百亩,规模逐渐增大,2003年夏季,乡政府就势举办了首届“葡萄节”,从而拉开了大圩乡“农家乐”的序幕,先后举办“菜花节”、“新安家庭植树节”、“青少年农家乐夏令营”等农家乐活动。
乡政府在这几年先后建立一些休闲垂钓农庄、农业科技园、徽派建筑群等。大圩乡是安徽省命名的十四家“农家乐”旅游示范点之一,2004年4月,被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连续四年举办“菜花节、葡萄节”等活动,吸引了周边地区,特别是合肥市内人到此处旅游观光。一到节日期间,乡政府还聘请一些知名演员来演出,政府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都派人来参观,普通市民和本乡农民也来观看,场面热热闹闹,酒店、农庄、垂钓中心生意异常火爆。火热的“农家乐”在这片曾经宁静的土地上兴起,从这几年的“农家乐”发展来看,农民从中也收益很多,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农家乐”的季节性太明显,时间过于集中
这几年的“农家乐”旅游时间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是3、4月的油菜开花季节,一个是7、8月的葡萄收获季节。两节期间,圩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政府也同期举办农民书画展、拔河比赛、自行车慢行比赛等活动。但旅游季节一过,一切又恢复平静,“农家乐”在大圩几乎销声匿迹,平时的圩区一点旅游的迹象都没有。“农家乐”旅游应是全年都普遍存在的,春、夏、秋、冬都应有相应的活动,时间过于集中不便于对资源的充分而广泛的利用,也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政府应充分利用各季节时间,开发更多的农家乐资源。
2、资源开发平淡、雷同,景区不集中
随着乡旅游业的发展,乡政府在这几年里先后快速建立了几处休闲垂钓农庄、一处农业科技园、徽派建筑群、农业科技馆等景区。这些景区在其他地区都有(周边的三河、义城等),农家乐景区照搬照套、平淡无奇,游客看过以后感到索然寡味。另外景区不集中,各景点相距都在2里路之外,对散客来说,路途遥远,可看的东西又少,又太劳累,逐渐丧失玩的兴趣。曾有个本乡小学组织学生参观菜花节,孩子们一路走,一路看,由于路途遥远,气喘吁吁,叫苦不迭,一个个瘫坐在地上。
3、配套设施不健全,很难适应节日期间的活动
到大圩乡旅游,很多市民愁的是坐车不方便,普通市民由于没有私家车,到旅游区要转2
—3次车,在景区更没有交通工具,景区之间完全靠步行,极不方便。在节日期间,连一个象样的停车地方也没有,圩区道路狭窄,乡政府临时在几个景区旁边把农民的耕地毁了,铺上小石子,建立临时停车场。厕所卫生条件极差,旱厕出露在田野中,景点旁,甚至在农家饭庄边,有的就简单用砖、塑料皮等遮挡一下,一到天热时,臭味难闻,苍蝇乱飞。
三、发展设想:
从这几年“农家乐”的发展情况来看,结合合肥市周边的调查研究,针对大圩乡“农家乐”的发展状况提出几
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