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说课
第一页,共44页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对象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第二页,共44页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
本课属于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的内容,也是高中地理必修1最后一节内容,同时为以后学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打下铺垫。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新课程中的满足学生学习不同的地理知识需要理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确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第三页,共44页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自然灾害的概念、危害和中国的洪涝灾害,知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是学习基础,核心知识是第三部分:中国的洪涝灾害。
考虑洪涝只要受气候的影响,夏秋季节多受季风不稳定影响,多洪涝灾害,故以淮河流域洪涝频繁为例讲解。说明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进而探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其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灾害现象,提高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意识,这是本节的重要教育价值所在。
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防灾、减灾方面的知识与实例,以提高学生兴趣。
感受生存教育,用智慧去关爱生命
第四页,共44页
3、说教材的三维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事件与自然灾害的区别。简要描述某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产生的危害。
(2)学会分析并理解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初步认识洪涝发生的机制与规律。
(3)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的相关关联性。
知识与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同时对照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设计了以下3项教学目标
第五页,共44页
(1)通过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查阅1998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使学生提高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淮河流域治理措施的探讨,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
3、说教材的三维目标
第六页,共44页
(1)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形成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了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说教材的三维目标
第七页,共44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依据教学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以下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八页,共44页
二、说教学对象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目前我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的特点,因此,非常有利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养成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也有很多同学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中很少与老师互动,再加上受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限制,所以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善于引导、精心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总结者。
第九页,共44页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以创设情景为切入点,精心组织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营造“参与、乐学”的情景。
学法
学生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自主参与法、观察法、归纳法。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课前导学授课方式。使教学的三维目标更易实现:知识与技能得到落实、过程与方法受到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升华
第十页,共44页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说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