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魏晋写照.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魏晋写照
  坐落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的荆州古城,在历史上曾是一座繁荣的南方城市,同时也是地处水陆要冲的军事重镇。荆州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丰富,蔚为大观,但三国两晋时期的出土文物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此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每一次战火中文物都受到极大破坏,而本地埋葬习俗由深埋转为浅藏的变化,也使得地下遗存更易受到自然力和人为的损毁。
  在荆州古城西北郊,有一片绵延起伏的丘陵冈地一八岭山,古时亦称为龙山。此山南麓有一高坡,名为“落帽台”。据《晋书?桓温传附孟嘉传》载,东晋权臣桓温于九月重阳日在龙山大宴僚属,有孟嘉者,酒酣,风吹落帽而不知,戏为奇文以记斯事。后来李白曾于此作怀古之咏:“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登落帽台远眺,北则崇岭八道,蜿若游龙,南则平川百里,陌似棋局。可惜其东侧在近几十年内因开采石材而被挖掘成了一个巨大的深坑。
  2003年初秋,就在这个深坑的边缘,石料厂挖掘机挖出了一大片鳞次栉比的青砖,荆州考古工作者将这座新发现的古墓编号为“荆州连心石料厂1号墓”,、分前后两室的中型砖室墓(图1)。此墓古代虽遭盗掘,但还是留存了100余件随葬品,均为陶瓷器,按质地分为青瓷器和泥质陶器,而按用途则分为日用容器和模型明器两大类。绝大多数随葬品被发现于前室,虽然因盗掘者搅扰而致破损并失其原位,但从各类器物的造型及组合来看,它们生动地表现了墓主人生前出行仪卫、家居宴饮、蓄奴置产等生活场景。在后室只出有两件与卫生有关的器物――虎子和厕圈。
  
  
  
  
  
  
  
  
  出土器物中青瓷俑的数量最多,共46件。虽然形体小巧,却各具情态(图2),有带冠执笏的文吏(~18厘米)、跨马扬鞭的骑士(高25~27厘米)、手持干戈的兵卒(高19~24厘米)、操持劳作的奴婢(高12~)等。从艺术角度来看,这些俑的造型稚拙,比例不协调,在前额处大多带有受佛教影响的“白毫相”,这是它们的一个重要特征。当时的各种建筑物,如坞堡、畜禽舍、井棚、碓房、厕圈等也都以缩微的明器形式表现出来(高8~),有的还附有捏塑的人物、动物以及生产用具等。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东汉中晚期,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烧造成功。到三国两晋时期,青瓷器还遗留了早期瓷器的很多特点。该墓出土青瓷烧成火候较低,釉层较薄,釉色呈黄绿或黄褐色,釉面大多开片,容易脱落,有的几乎完全剥蚀。胎体多呈灰白或灰黄色,而不施釉处的胎表面多呈灰红色。造型多与安徽马鞍山东吴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墓、湖北鄂钢饮料厂赤乌十二年孙邻墓、湖北武昌莲溪寺东吴永安五年(262年)墓、湖南长沙金盆岭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墓等所出同类器相似,显示出同一时代和地域的特色,其烧造地点应该位于长江中游地区。
  在一件瓷器上有几个模糊的文字,大致可以读出“元康六年”字样。“元康”是西晋惠帝的年号(291--299年),元康六年即296年,这是此墓的年代上限。关于墓主的身份,可从墓室的规格、砌筑方法、布局,以及随葬品的种类、数量、造型风格进行分析。与以往发掘的同时期古墓进行类比,可断定墓主是名男性,家中财产丰厚、奴仆众多,为富甲一方的豪强地主。按照魂归故乡的古代葬俗,应该就是当时

魏晋写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