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 这篇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 它们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都是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 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内容,再感悟哲理的顺序进行,方法就单一了,学生容易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
学习《自相矛盾》,先让学生看图、 读文,弄懂什么是矛, 什么是盾;指导朗读“夸口”的语气,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并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接着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怎样想?又会怎样说?最后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学习《滥竽充数》,让学生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引导他们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通过比较三个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
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从而知道南郭先生能够混的原因,再读“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
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所以最后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再次基础上,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
1 / 2
学习《画龙点睛》,则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l) 张
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 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
睛?(3) “点睛”的结果怎样 ? 逐题讨论,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2 / 2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cs1911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