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观后感笔记
第一篇:电影归来观后感笔记
电影归来观后感
北京近几天气温高达 40度左右,异常的闷热,心情好 压抑!不知是不是高温的原因?还是身体里哪根精神搭错 了,我的心情很不好,真的好想哭。终于有拍“右派”家庭 妻离子散、家迫人亡的电影《归来》了,张艺谋也真会选择 放映季节。我平时很少去看电影,因为《归来》电影剧情与 我家的遭遇很相似,所以想看。知道看这部的电影无疑是给 自己伤口上撒盐,然而,我好想为母亲、为父亲、为自己撕 心裂肺哭一场!
我早早安静的坐在座位上,看见旁边一位白发老者是由 家人陪着座着轮椅来的,想来他也是有故事的人。我们来这 里是看什么?回顾什么?能得到什么慰藉?说不清楚,我想 可能只是找感觉,想通过电影,看看那场反右运动年仅 30
岁的父亲,被迫害致死的心声,感受母亲守寡一生等待丈夫 归来的痛苦。还异想通过电影,身体产生一种幻觉领悟父母 的心声与关爱吧!
《归来》影片主要描写右派丈夫陆焉识,在一次农场转 迁途中潜逃归家,妻子冯婉瑜迫于巨大的政治压力想到女儿 的前途,最终没能与一门之隔的丈夫相见。一颗在女儿和丈
夫之间来回游离的心在流血!在备受煎熬后,婉瑜最后勇敢 决定:到车站去赴丈夫的约见,却遭女儿为想担任舞蹈主角 而由卖。十几岁的丹丹,父亲三岁离开他,从小就接受父亲 是右派是敌人这样的思想教育,在丹丹心中,父亲的形象坍 塌变形。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再次归来时, 患病的冯婉喻却已认不由自己的丈夫。陆焉识发现家中的一 人早已物是人非
一一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 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让陆焉识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 子冯婉瑜,仍然每天到火车站去接他。
电影放映期间,我能听到有人在哭泣,散场后有人的眼 睛是红红的,我想也许正是电影作品艺术魅力所在。看这样 一部与我家庭会遭遇相似的电影,我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之 中,原以为我会哭的一塌糊涂。但看了《归来》之后,我心 里五味杂陈,虽然我家的遭遇并不比《归来》好,但在那样 扭曲的年代,我们一家人没有散失人性的理智,这让我很欣 慰!
在我看来《归来》三口之家,家庭成员伦理背叛,每个 人所承受痛苦的起因,有来自他本身的自私。父亲背负罪名 潜逃回家,想念亲人却不想会连累自己最爱的人;母亲怕受 牵连,拒丈夫门外不见,不想丈夫内心的煎熬;女儿为了担 任舞蹈主角,由卖人性本真的伦理。 张艺谋的电影 《归来〉〉 演绎了人生的生离死别,血泪痛苦,百感丛生,五味杂陈。
在那样的年代里人性的泯灭,尤其是政治与人性、亲情、爱 情、友情的扭曲,有时到了极端尖锐、势不两立的地步,让 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在心灵深处烙下了无以抚平的巨大伤 痛。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值得我们思考!
我也是四岁时,父亲被打成了右派发配到北大荒劳改。
父亲走之前给母亲写了一万多字的绝笔信,为了爱护亲人怕 家人受到牵连,父亲写信要求母亲与他划清界线,这篇《立 在心里的墓碑》是我 09年写的,当今天再次看到父亲写给 母亲这封信的结尾时,我仍然会满眼泪水感动的心痛!父亲 到北大荒二年以后饿死了,母亲没有看到父亲的尸骨,她一 生未嫁人幻想着丈夫有一天能归来。母亲带着右派老婆坏名 声,文革期间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在母亲精神就要崩溃时, 想到我和弟弟还小,她没有自杀,忍辱负重独自抚养二个孩 子。
《归来》观后感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