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吃鸡肋歇后语
导语:这句歇后语比喻那些没有多大价值、多大意思的事情。人们根据这个故事 ,
编成了歇后语“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 , 弃之可惜”。欢迎大家阅读 !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歇后语解释:
句歇后语比喻那些没有多大价值、多大意思的事情。
曹操和鸡肋的故事:
曹操吃鸡肋的故事据《三国演义》描述,公元 219 年(建安二十四年 ) ,曹操率军攻打
蜀军。部队驻扎在斜谷界上,因为前面有马超的人马挡住,前进不得,想要收兵,又怕被蜀
兵耻笑。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时,部将夏侯惇进来请示:“今晚的口令是什么 ? ”曹操看见
刚才厨师送来的鸡汤里有鸡肋,便随口回答:“鸡肋 ! ”
行军主薄杨修,听到“鸡肋”的口令,就叫士兵赶快收拾行装,准备回去。夏侯惇问
他:“为何要收拾行装 ?”杨修答:“听到今晚的口令,便知道快要退兵回去。鸡肋,食之
无味,弃之可惜。现在我们进不能胜,退又怕人讥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所以,我先把
行装收拾好,免得临时慌乱。”这便是曹操吃鸡肋的历史典故。
果然不多久,曹操下令退兵回云。当他知道杨修能准确地猜测出他的用意,便以“制
造谣言,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杀死了。这便是曹操吃鸡肋的故事。
曹操吃鸡肋的故事发生在 《三国演义》 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
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
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 ! 鸡肋 ! ”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
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敦。敦大
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 ? ”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
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
曹操吃鸡肋歇后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