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滕秋燕
各位新老师、同事们,大家好!根据学校安排,我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讲的不妥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义务,也是我们每天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怎样上好每一节课?其实这里面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二是怎样做才能上好一节课。
怎样的课才能算一堂好课呢?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传授的知识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程度,课堂信息合适,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授课教师的语调、语速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并富有较强的感染力……这是一个教师专业化形象能力的具体体现。新课程下的好课,更多的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教师怎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呢?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文化素养,对教材、学生的了解程度,驾驭课堂的能力等都会影响教师上课的质量,下面我简单的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备课环节,除了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
对于老师来讲,吃透教材,设计好一堂课的内容都不存在什么问题,许多老教师,对教材都已经滚瓜烂熟,甚至不看课本都能设计一堂很好的课,为什么,因为教材的内容是基本固定的,不管改革怎么改,小学阶段的知识就是这么多。但是我们所教的学生是在
变化的,今年教这批学生,明年教另外一批学生,学生的方方面面都在变化,所以必须重点备好学生,特别是要备好波动生,后进生。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这批学生是我一手带上来的,我已经了解他们,其实学生每天都在变化的,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在成长,生理、心理、智力、能力都在发生变化,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也会不断变化,其次是影响学生的因素也在不断的变化。比如前年我教的学生张**,五年级数学成绩是优秀的,但六年级直线下滑,为什么,因为他父母亲离婚了,对他影响很大,家里缺少关爱和监督了,家庭作业敷衍了事,课堂无心听课,结果只能是成绩下滑。
2、教学情境设计,尽量生活化
情境设计的目的是改变过去灌输式教学,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体。既然这样,那就要求我们设计的情境是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特征的,当我们启动这个情境模式时,学生要能够融入进去,学生的脑海里对这个东西要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去接受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们运用事先准备好的蜻蜓、蝴蝶、轴对称树叶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3、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