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昌市头苑中心学校 邢美珍
教学目标
感受西沙群岛海水的瑰丽,迁移学法,深入了解 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海岛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及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教学重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教学难点:了解海水色彩丰富的原因及海域物产的丰富。
教具:ppt
教学过程
课件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课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西沙群岛,(课件出示:西沙群島的的位置图片和风景图片),引导说说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那西沙群岛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引导用一两个词或句子。引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1)课件出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自由朗读课文。
二、品读词句,体会从海面看海水的瑰丽。
(西沙群岛海水图片)
(1)你对眼前这片海水有什么印象?(学生:蓝)
追问:仅有蓝吗?(学生:还有浅绿、杏黄、淡青)
(2)这就是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小声读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写出海水特点的词语。
a\指名反馈。(板书: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b\结合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3)文中哪句话具体地写出了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a\课件出示句子:有深蓝的------错着。
b指导学生读书。(抓住表示颜色的词语,读出海水的瑰丽无比)
2、讨论: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会有这么多颜色呢?
3、课件展示图片:强化直观效果,让学生理解海水色彩的不同。(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4、引导学生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学习方法。
(1)课文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海水)
(2)海水有什么特点?(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3)怎样表达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特点?(运用了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海水的颜色,并说明了海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5、小结。
三、迁移学法,探究学习。
用刚刚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即带着三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画出有关词句。
写了什么景物?
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景物的特点的?
四、逐段交流,深入探究。
(一)海底
1.教师展示:海底的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自由的说一说)
(板书:珊瑚 海参 大龙虾)
3、珊瑚 、 海参 、大龙虾都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
教师围绕问题进行组织教学。
学生自行抓关键词说自己的体会。
同学间互相补充,教师适当调拨引导。
指导学生抓住加点的词语有感情的读书。
课件逐个出示:a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鹿角。
b海参----蠕动。
c大龙虾-----威武。
,引导划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完清。
齐读这句话,这句话写了西沙群岛鱼的什么特点?(种类多、数量多)
5、作者怎样具体介绍鱼的种类多?
(1)出示:图片和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排比句、比喻)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