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发展及其意义
———破军组
先秦时期
《诗经》 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设有专门的采诗官,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做诗、献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编成《诗》。《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楚辞》 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骚体诗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楚辞》中收集的先秦作品出自屈原和宋玉两位诗人。屈原的骚体诗,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作品。从《诗经》的现实主义到屈原的浪漫主义,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
子衿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嗣子宁不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两汉时期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原题为《古诗》,最早收录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之内。这些诗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属于地主阶级中下阶层。古诗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可以说代表了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古诗表现了浓重的感伤情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不安与黑暗。如《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皆为传世经典。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魏晋南北朝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魏晋之交,随着世风的变易,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 . 。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发展了五言诗的诗歌形式。 《归园田居》、《饮酒》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在谢灵运手上,南朝诗歌尤其是山水诗大放光芒,其后谢眺的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世称“大小谢”。诗人鲍照出身寒微,则擅长用七言古诗体来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他隔句押韵的七言歌行为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南朝作家们对形式声律的追求,为唐代文学、尤其是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和成熟,作了充分的准备。 南北朝时期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江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催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青州,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眷恋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唐
唐代是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歌,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大约有五、六十人。初唐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2. 盛唐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
中国古诗词发展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