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一、基础演练
。
(1)落英缤纷 (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3)处处志之 ( )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 )
(5)遂迷,不复得路 ( )
﹒
﹒
﹒
﹒
﹒
﹒
答案:(1)繁多的样子 (2)类 (3)做标记 (4)从前的、旧的(5)终于
。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渔人很诧异。(他)继续向前走,想要到达树林的尽头。
(2)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1)忽 逢 桃 花 林,夹 岸 数 百 步
(2)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3)便 要 还 家,设 酒 杀 鸡 作 食
(4)不 足 为 外 人 道 也
答案:(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不足/为外人/道也
。
(1)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______________。
答案:进入桃花源 复寻桃花源
(2)“黄发垂髫”指代的是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黄发垂髫”指代的是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人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理想社会,请你谈谈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积极意义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所描述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二、中考体验
(一)(2012·北京中考)阅读《桃花源记》第二至五段(“林尽水源”至结尾),回答问题。
。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2)未果,寻病终 ( )
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随即,不久
﹒
﹒
﹒
桃花源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