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第一页,共29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
职业暴露的定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第二页,共29页
医务人员最危险的职业暴露是针刺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80%的护士有被针尖刺伤的经历,医生、检验人员也有针刺伤的危险。被污染的HBV的利器刺伤受感染率达18%,;%;%。暴露于含HBV的血液,感染率为6%~30%。
第三页,共29页
以下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
1、深度针刺伤(尤其是空心针)
2、暴露量大(体内病毒载量高)
3、污染器械直接刺破皮肤
第四页,共29页
第五页,共29页
职业暴露分级
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第六页,共29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及感染科报告。
第七页,共29页
5、如果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者,或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感染科应当立即给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检查单。
6、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患者主管医师应当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测。
7、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感染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疾控中心报告,由疾控中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第八页,共29页
判断暴露源性质
1、抗-HIV阳性→请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决定是否用药→若需用药,尽量在4小时内服用最迟不超过24小时,进行连续4个周的预防性治疗→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报所在地区疾病控制部门。
2、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球蛋白200-400IU,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20μg,并于1、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20μg。
第九页,共29页
3、职业暴露HCV后进行随访观察的建议:(1)对暴露源要进行抗HCV的检测。(2)对于暴露者,检测HCV和ALT水平;如果暴露者抗HCV阴性,需进行血清学追踪,于暴露后4-6月内复查抗HCV和ALT水平。由于暴露于HCV后1~3 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 RNA,假如期望尽早确诊HCV感染,可以在4~6周时检测HCV RNA。
第十页,共29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