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总结设计.docx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精选
1、理解题目的含义。
2、品味作者清新隽永的文风。
3、理解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荷塘月色》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荷塘月色》的行文线索,很有特色,如同经、纬两条线穿织在一起。它是一篇情主交融的散文,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好似一条经线,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犹如一条纬线。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1、理清文中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
2、欣赏并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高超技巧。
活动1【导入】《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一、导入
正值春季,百花盛开,让人陶醉。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写道: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
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啊,春赏桃花、杏花、梨花;秋赏菊,冬赏梅。那么夏天呢?当然是荷花了。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荷的文章或者诗歌。
明确:(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二、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
1、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
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但作者还是惟妙惟肖地“言传”了出来。靠什么言传呢?靠写景,传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情,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茫、淡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美之中。
三、整体感知
问:如何理解题目“荷塘月色”?
明确:题目“荷塘月色”可理解为:荷塘和月色;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这就巧妙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点出了重要内
容的写作顺序,即先写下:“月色下的荷”,后写“荷塘上的月色”,可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文中那些段落写了荷塘?
明确:本文第四、五、六自然段写荷塘。
在此前后写了什么?学生快速浏览相关段落,画出所提及或描写的事物
明确:作者依次描写的对象是:(离)家—煤屑路(荷塘周围)—(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江南采莲—(回)家
结论:本文写的是作者漫步荷塘时的所见所闻所想。
具体探究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
精品文档
1、再读课文,文本是单纯展示作者一段观赏荷塘的经历吗?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有何用意?
明确:交代观赏荷塘月色的缘由。作者被现实中的一些事情所烦恼,为了排解苦闷,就
《荷塘月色》教案总结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