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一)以“趣问”为课堂提问的形式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用突然发问来惩罚他们的错误,不要故意用偏、难、怪题使他们感到难堪,以致于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为此,明代学者王阳明认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如时雨春风,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条,日就枯槁矣。”课堂提问,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建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使学生心理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使学生“趋向鼓舞,心中喜悦”,让学生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出一种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课堂的“互动——生成”。
(二)以“巧问”来切入提问
“浅”是提问设计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得轰轰烈烈,教师不仅不以为忧,反以为喜,实在不应该。当然,太深的问题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望而却步,即使是学生想与教师“互动”,但因为太难,学生也“动”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做到“巧”问,只有“巧”的问题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引起丰富联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既实现了教学目的,又实现了师生良好互动。
(三)以“曲问”为提问的主要方式
直”是直问,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由于“直问”是按照常规思路正面直接发问,往往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真正启动学生思维。“曲”是指问题答案不能浅显直露,而应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后才能发现。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得好:“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所谓直问,就是一味正面硬攻,不会迂回包抄。曲问多见巧思,易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直问则难免显得笨拙,往往造成启而不发的僵局。”
(四)在提问内容上要求“精”
教师设计的提问太多、太杂将导致课堂教学的“外紧内松”,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松松垮垮。“满堂问”其实就是“满堂灌”的另一种翻版,这是表面上的“互动”,形式上的“互动”,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负担。“精”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应该是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